作者: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暨南大学“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横琴研究中心 王玉、林学军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因此,“十四五”时期要更大力度发展我国的制造业。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也需要承认,要成为制造业强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因为,我国的制造业整体上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相对缺少创新能力,大量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需要依靠进口。同时,制造业创新能力弱导致产业利润低,如在整个苹果手机的售价中,中国得到的利润只是售价1.8%的劳动成本。
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看,各个国家也进一步认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以往按照各国的比较优势布局产业链的局面正在被打破,全球产业链将向母国或者母国邻近的地区收缩,形成成本相对低廉但安全可控的区域产业链。从全球制造业竞争态势来看,制造业国际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制造业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通过各种政策优惠,吸引本国的制造业回归;二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利用拥有低成本生产要素的优势,鼓励国际企业向低劳动成本的国家转移。由此,加速打造中国制造业强国是当前迫在眉睫的大事。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意见。“两业”融合指的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即价值链、产业链与创新链、供应链、信息链、资金链、人才链等紧密结合,以数字技术改造传统的制造业,打造工业4.0版的中国制造业。这就指明了制造业的发展方向。通过“两业”融合,使制造业向价值链的高附加值两端延伸,融入更多的科技创新要素,把制造业打造为技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在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利润率等方面都处于较低水平。2018年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28974.93美元/人,仅为美国19.3%、日本30.2%和德国27.8%;在产品质量上,美国制造的产品平均合格率为99.99932%,而中国的合格率为98.76%;中国企业平均利润尚未达到全球平均水平,总利润与平均利润分别相当于美国的60%和56%,且中美高端制造业的投资资本回报率(ROIC)近乎为1:2。
中国制造业这些问题的根源,首先是中国的服务业发展还比较落后,尤其是围绕制造业的服务业比较滞后。美国服务业占比77.37%,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的服务业比重同样达到了69.1%。而作为制造大国,中国制造业总产值位居世界第一,但服务业的比重明显偏低,仅为52.16%,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其次是“两业”融合度低。一是,创新服务与制造业的融合度低,大学、科研机构与制造业结合不紧密。我国近年科研投入巨大,科研成果众多,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二是,人才服务与制造业融合度低,教学脱离生产实践的需要,人才的知识结构不适合制造业的需要,毕业生不愿意到制造业就业,制造业人才短缺。三是,金融服务与制造业融合度低,金融机构为制造业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巨额资金在虚拟经济中空转现象比较明显,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问题更加严重。四是,商业与制造业融合度低,两者之间缺乏信息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商品流通不畅,流通费用高。五是,信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度低,制造业不了解市场供需情况,盲目生产,跟风生产,或造成产品积压,或出现商品短缺,生产经营不稳定等等。
首先,要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政府架桥,引导科技人员与企业进行创新合作,充分发挥大学、科研机构的科研优势,以及企业对市场敏感的优势,建设官产学的创新联盟,一是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可以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第二,加强人才链与产业链的结合。高等学校要增加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还要增加技工学校、职业培训学校的数量,培育大批的能工巧匠,为制造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加强资金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可以创办一些专门为制造业,特别是中小制造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或者金融中介机构,或者在金融机构中设立专柜、专项,为制造业提供融资贷款服务,帮助制造业开拓市场,提高经营水平,规避市场风险等等。
第四,加强供应链、商品流通链与产业链的融合。供应链要为制造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零配件,保证企业生产顺利进行;商品流通链要减少商品的流通成本,降低流通费用,打通商品流通的各个节点,加速商品流通速度。
第五,加强信息链与产业链的融合。采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对制造业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当前,我国的制造业还比较落后,许多还处于机械化、电气化制造的阶段,进入自动化生产的比较少,采用智能化生产的则更少。应当加紧对制造业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目前,我国数字产业化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数字信息的标准化、采集、储存、处理、应用还不完善,数字信息垄断和条块分割严重,数据要素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心,制定数字信息管理规则,打破数据垄断,促进数据的共享,还要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充分应用大数据,实现智能制造,智能配送,智能服务,打造工业4.0的制造业,把中国建设成为制造业的强国。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进行一些政策上的重大调整,使得我们的整个发展模式、增长机制和分配机制更加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目标。
共同富裕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形态,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也符合中国从贫穷到小康再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逻辑。实现共同富裕要致力于三个方面:一是上不封顶,二是要保底,三是要扩中。
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