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浙交界处的元荡,宛如一块翡翠,镶嵌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域。最近,面积约720亩,衔接河、荡、林、田、草等空间,横跨元荡一期、二期生态岸线公里的一片生态修复基地、公益诉讼实践创新基地在元荡设立。今后,如有违法主体造成生态损害且原址无法修复的,可依法在基地内以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养护绿化、清洁水体等方式修复生态环境。
去年年初,青浦区检察院接到线索,某公司为改造厂区,擅自砍伐厂区内大量树木。青浦区检察院查实,被砍伐树木共计201棵,破坏绿化面积3000余平方米。检察官督促涉案公司补植树木及草坪,补植面积达6800余平方米。
青浦区检察院办理过程中,首次引入碳汇修复理念,探索将碳汇计量引入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评估,将固碳部分生态价值用于碳汇认购。该案不仅是全市首次探索碳汇认购生态补偿的公益诉讼案例,更是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在全国范围内确认的首例碳汇认购司法实践案例。
青浦区检察院公益检察室主任余莉告诉记者,最高法颁布《关于审理森林资源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肯定了当事人可以以认购林业碳汇方式替代履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涉案企业肆意砍伐后虽然补种了新树,但降低了树木吸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以认购林业碳汇方式履行修复责任既契合本案特点,又能避免赔偿金的“沉睡”和生态功能损失的“欠账”,更让“绿水青山”通过碳汇交易变成“金山银山”。
认购碳汇替代生态修复是检察机关履行公益诉讼职能的一种全新尝试和探索。青浦区检察院委托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评估生态功能损害,核算碳汇价值量。经评估鉴定,涉案固碳生态服务功能损失为1.12万元。
青浦区检察院组织人民监督员、“益心为公”志愿者和环保领域专业人士参与公开听证会,广纳民智,广听民意。经磋商听证,青浦区检察院与涉案公司达成生态损害诉前磋商协议,确定对于固碳功能损失以认购碳汇的方式予以补偿。
碳汇交易应当通过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2年9月,涉案公司向承载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的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申请开户。11月,经交易所确认,涉案公司已认购1.12万元核证的林业碳汇,并已全部核销。
“个案办理结束了,但碳汇司法实践才刚刚开始。”青浦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徐庆天介绍,去年9月,青浦区相关部门在沪苏浙交界处的元荡边共建长三角联合生态修复基地暨“最江南”公益诉讼实践创新基地。相关部门在进行环境公益诉讼、追究生态损害责任时,可以通过磋商、提起诉讼、支持起诉等方式,针对受损生态环境无法修复或无法完全修复的情况,要求违法者在基地内承担替代性修复责任。根据修复方式,基地设碳汇林、增殖放流、水中森林、绿化养护、河道清洁五个功能片区和听证磋商、普法宣传两个办案中心。
“我们以联合生态修复基地为平台,与吴江、嘉善一起打好保护示范区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组合拳,三地协作共建、实现异地生态修复,合力织牢生态守护网。”相关负责人说。去年11月,针对某公司排放超标废水污染环境一案,青浦区相关部门督促引导涉案公司在基地碳汇林片区按照专业修复方案种植水杉等树木,经评估验收,存活率达100%。针对禁渔期非法捕捞破坏渔业资源等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引导违法行为人在基地增殖放流区投放生态环保鱼苗208万尾,以更加灵活的方式修复渔业生态资源。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