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校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阵地与力量之源,必须坚守立德树人、服务国家的任务与追求,广大大学教师也应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爱岗敬业的姿态,谱写传道授业,爱国奉献的协奏曲。身为一名大学教师,敬业于我们而言,既包括“为国育人,为党育才”,也离不开“科研报国,寻源立潮”,更应该“潜心时代,不负韶华”。
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大学教育应该以树木摇动树木,云朵推动云朵,灵魂触动灵魂。大学是大学生群体从象牙塔通往社会面的“入海口”,他们肩负青春的朝气与祖国的未来,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锚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齐头并进,使青春航船成为有舵之舟,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考虑到每位学生的特殊情况,做他们发展的指南针、探照灯。
在具体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既要牢记世界观,又要注重方法论,做到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一方面,要立足时代特点,引导学生把握时代脉搏、适应时代之变、思考时代之题、回答时代之问,并且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把学问做在祖国大地上,把思政写在专业攻关中;另一方面,要始终保持教学工作的热忱,不可有“喘口气,歇歇脚”的懈怠,以更多元的路径开展教学工作,以精准化、个性化的方式启智润心,激昂斗志,将校园课堂与社会课堂结合起来,使所教所学真正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是时代新人,离不开言传,但更重要的是身教,这就需要我们矢志科研报国,不畏攻坚克难,孜孜不倦、久久为功,要坚信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名教师最好的教案。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历史又一次走到了何去何从的时代当口,无论人文社科,还是基础科学,都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身居国家科研重地,更应当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在科研中回应时代询唤,添砖国家建设,勇闯无人区,突破“卡脖子”技术,并以此引导学生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
要站在科研的前沿,也要站在社会发展的前沿,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将科研种子深耕于祖国厚土,引领社会发展,补足社会短板,着眼产学研,将实验室成果积极产业化,将论文写到祖国的大地上。同时,呼吁、教导学生将视野扩展到国家、社会发展最紧缺的领域,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勿以善小而不为,用行动诠释当代青年的担当与奉献。(王蕊)
身为一名大学教师,敬业既包括“为国育人,为党育才”,也离不开“科研报国,寻源立潮”,更应该“潜心时代,不负韶华”。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