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来,随着电信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电子支付的便利,电信网络诈骗迅速发展蔓延,成为当前主要的侵财类犯罪,给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成为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在大家的呼声中,2022年12月1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出台,标志着我国反电信网络诈编工作进入新的阶段,为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支撑!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共七章五十条,包括总则、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法律责任、附则。
完全正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二条规定: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二章至第四章,规定了电信、金融、互联网领域的规范制度,明确了相关机构的职责和公民个人在这些领域的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强调办理电话卡实名制度的落实,明确电信企业监督责任、代理商实名登记责任和违约处置措施。建立通信运营商用户开卡信息共享查询机制,限制办理电话卡数量不得超出国家有关规定的限制。
强调落实金融帐户实名实人制度,赋予金融机构尽职调查、全程监管和对风险帐户采取管控措施的义务和权力。限制开户数量 ,建立企业账户信息共享查询 机制。明确公安机关负责涉诈资金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和资金返还工作,金融机构应予以配合。
强调网络实名制,明确增加十四种需要实名验证的的互联网服务。实名准入一方面有利于主管部门加强对公民在上述领域活动的监管,防范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也约束公民注意自身的言行。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强调未落实保护措施的要追责。将断卡、断号的惩戒措施上升为法律,使惩戒措施有法可依。
开展预警劝阻工作,首次提到被骗救助。公安部门加强专门队伍和专门技术建设,推进国际执法司法合作,共同推进打击治理工作。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投身电信网络诈骗活动,骗取公民财物达到较大数额,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构成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下列支持或者帮助:(一)出售、提供个人信息;(二)帮助他人通过虚拟货币交易等方式洗钱;(三)其他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支持或者帮助的行为。违反该规定,达到情节严重标准的,应当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的规定,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追究刑事责任。即使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也会受到行政处罚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十万元以下罚款。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违反本法第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没收违法所得,由公安机关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处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公安机关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除了上述处罚,还有很多副作用!
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因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关联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会被记入信用记录,限制有关银行卡、账户、账号等功能和停止非柜面业务、暂停新业务、限制入网等措施。在现代社会,失去银行服务、电信服务,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7.凡是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微信、QQ拉你入群,让你下载APP或者点击链接进行投资、赌博的,都是诈骗!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