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诚轩拍卖中,出现了许久未见的珍宝─「黑龙江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铜样」(图1)。此品系为当时清廷委请「德国奥图‧拜赫(Otto Beh, Esslingen)公司」所雕模试铸,仅供呈样参考,并未流通,亦未曾试铸银币,因此仅见黄铜样币留存。此藏品不仅存世量稀少,更为台湾知名藏家张秀青之旧藏(台湾鸿禧美术馆开幕展品,该馆出版《中国近代金银币选集》第95页图片原物,如图2)。
综观钱币整体形貌,论风格 ─ 龙图与安徽、浙江等地相仿,唯币缘左右两侧之类太阳图腾特殊鲜见,而翻看字面型制,字型规矩、工整,字口挺拔,体现其德国造币的一贯风格,犹以「黑龙江省造」等五字,如柳公权书法般之「瘦劲」,字形体势劲媚,骨力道健(图3)。论状态 ─ 版底洁净,整体包浆色润宜人,观其龙麟高点更是完整,难以想象为百年前之产物。尽管拥有如此逆临无暇之状态,在老美的评鉴下却只得到了SP60,略为低评,笔者实为替此藏品惋惜。
如此凤毛麟角般的珍稀好品,加上流传有序的加持,自然吸引了不少各地的顶尖藏家争相竞逐,在多组人马的一番激战后以惊人的2,012,500人民币结标,最后似乎由来自四川的泉友拔得头筹,在此亦向他道声恭禧。论其黑龙江七钱二分铜样,笔者仅知四枚,品相均佳;而回顾往历,其品种最近一次的公开露面,系距今七年前的2007年诚轩秋季拍卖会,藏品亦流传有序,为1998年9月31日香港TAISEI拍卖品第27号,征集自香港藏家,为完位流通的品相,当时以人民币784,000作收。现在看来,虽然同品种不同枚,但珍稀藏品果真不受行情影响,价格硬挺,多年的涨幅高达157%。笔者试想,世上有多少投资目标涨幅是如此惊人的?
最后,论及黑龙江省造之钱币,多少得提到她隐晦多揣的故事背景。黑龙江省造之银圆,当年在地方奏请清廷中央获准后,因为庚子八国联军及俄国攻入东北等因素后,一直未能实现造币局之设置,因此未见其银元的流通,而仅见其铜样的留世,如此的遭遇不仅多揣,亦替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近年来,尽管泉界对于其品种之面额众说纷纭,但仍仅见七钱二分与三钱六分等主币存世(如图4)……。
然而今年6月,来自德国的Kuenker拍卖公司传来了另人震惊的消息,黑龙江省造之银圆,原来有一钱四分四厘与七分二厘之留世!(图5)泉界一片惊讶之余更是兴奋! 如此戏剧性的粉墨出场,不仅热闹了低迷许久的中国泉界,更为中国钱币史增添了精彩的篇章。或许,这种引人入胜又身逢其历的故事,便是让我们于泉界无法自拔的原因吧,「我们不仅收藏历史,更在创造历史」。
图5 2014年首次露面的黑龙江一钱四分四厘与七分二厘铜样(撷取自:Kuenker拍卖官网)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