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莆田埭头派出所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重点突破方向,在“公调对接”警务模式的基础上,立足联合调解,突出源头化解,实现公安调解与人民调解有效衔接,及时解决群众困难及各类矛盾纠纷,在提升群众满意度、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矛盾纠纷是社会治理的‘晴雨表’,矛盾纠纷调处能力是派出所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多方联合调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是维护村居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埭头派出所所长姚志刚如是说。
1月21日,在民警、村干部以及“中间人”的共同见证下,看着标注自己与邻居地界的“石条界桩”缓缓地被沙土填平,郑某灯长时间憋在心里的怨气终于消了,困扰了其和邻居多年的土地纠纷事件也终于画上了句号。
埭头镇后郑村的村民郑某忠和郑某灯是几十年的老邻居,却因一块土地的归属问题杠上了。郑某忠将门口大埕扩大,导致双方房子门口的土地变窄,郑某灯原想着都是邻里不计较,但是郑某忠却得寸进尺,气不过的郑某灯与郑某忠发生口角后产生了肢体冲突。
民警林雄了解情况后,多次召集村组干部和中间人开展调解工作,充分听取双方意见,耐心沟通协调。经各方协调努力,郑某忠和郑某灯最终握手言和,标志着界限的“石条界桩”也被沙土掩埋。双方当事人均对多年间的冲动争吵行为表示歉意。同时,对民警、村干部多年来为化解他们的矛盾作出的辛苦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释法明理是化解纠纷的“一剂良药”。用好“法理情”,能够有效提升矛盾化解效率。埭头派出所秉承为民服务理念,用“法理+情理”为群众解难题。
“我们辛辛苦苦干了这么久,他还要赖账,你说气不气人?”1月30日,埭头派出所接到报警称,埭头镇黄瓜岛有工人上门讨钱却被打。接警后,民警陈玉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稳定事态,并将双方当事人带回派出所进行调查,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
经了解,包工头林某华承包了林某春家建房灌溉水泥项目,并签订工程合同。在项目施工完毕后,林某华多次联系林某春结算工程款却未得到满意答复,遂组织几名施工工人到林某春家中讨要工程款。几番争执后,情绪激动的林某春推打了林某华几下。
民警安抚住双方的情绪后,从情理和法律两个方面着手,对林某华等人进行劝解,提醒他们要依法、合理进行讨薪,不要把合法权利演变成违法行为;同时也告诫林某春拖欠工程款造成的恶劣影响和法律后果。经过3个多小时耐心细致的调解,林某华等人和林某春达成一致,林某春一次性支付拖欠林某华等人的工程款,并不追究林某华的责任,双方握手言和。
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埭头派出所通过“公调对接”着力抓好群众身边的小事、农村安全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纵深发展,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