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副委员长雷洁琼来到了湖南韶山。她是一位从革命年代一步步走过来的独立女性,一直以来都十分敬仰毛主席。如今有机会能够来到毛主席的家乡,她个人也感觉非常荣幸。在毛主席的纪念馆当中,她题写了“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并用这八个字来评价毛主席。
熟悉雷洁琼的人都知道,这八个字同样可以用来形容她。她从小接受进步思想的熏陶,一直都在为了救亡图存和人民利益奔走。香港和澳门能够回归祖国的怀抱,这其中也少不了她的贡献。这位留美硕士,伟大的女性革命家,用她的一生诠释了为国为民之崇高。
1924年,广东女学生雷洁琼踏上了前往美国求学的道路。即将离开家乡之时,她忍不住回头望了望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前途一片渺茫,未来的学习会是什么状况,她也一无所知。
此时此刻,她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理想,那就是一定要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在还没有离开国家之前,她就已经为自己计划好了未来要走的道路。
到达美国之后,她按照既定的计划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当中。作为一名生活在开明家庭当中的女孩儿,她从未因为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而被限制读书的机会。相反,作为前朝举人的父亲,还一直尽全力支持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当时的中国正好处于最为紧张的政治局势当中,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旧军阀和旧地主也被一一打击。但是,中国的前途仍然不明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仍然维持着对我们的压迫和剥削。
她总想多学一点,多收获一点,只有这样,将来才能用更多的能量去挽救国家,建设国家。在前期的学习阶段里,她逐渐意识到,自己当前学习的化学专业,其实对社会变革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她开始思考,也计划着改变自己硕士阶段的专业方向。
后来,她如愿考进了社会学专业,开始研究东西方社会发展历程的差别和社会现状的对比。她说:“当时的中国最需要的就是能够发现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人,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
她勤学苦读,夙兴夜寐,用功程度让导师都惊讶不已。这群外国人不知道的是,她不是在为了自己而学习,是在为了国家而学习。每当想到故国故土,她就充满了奋斗的动力。
当时的中国,高学历人才是十分稀少的,具有留洋经验的人才更少。在这群文人学者当中,女性的数量就更是少之又少。而雷杰琼,恰好是学者群体的佼佼者。
在国外学习的那段时间,她虽然也在时刻关注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但始终没有办法设身处地的感受局势的动荡。直到回国以后,她才发现,原来国家的处境是如此之危急。
不少爱国人士和革命人士都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压,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又时刻准备侵犯中原大地,没有被彻底消灭的封建残余势力还在蠢蠢欲动。中国的大好河山早已是满目疮痍,老百姓们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作为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她没有办法像其他爱国战士一样上战场。有时候看着自己手中的钢笔,她总是会感到深深的无力。她不知道自己该为这个破败的国家做些什么,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挽救国家的危亡。
郑振铎等教授的出现,为她带来了指引。她逐渐明白,守在后方的同胞,也能够成为前线战士们最坚强的后盾。尤其是在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之时,他们都可以爆发出无尽的力量。
这群教授组建了抗日救国会,并依靠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他们在后方搞宣传,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添砖加瓦。
与此同时,他们还面向社会各界广泛筹措资金,采购药品、粮食、衣物等生活必需品,并且在筹集之后的第一时间将这些物资送上前线。
做这些事情时,她也逐渐感受到了文人沉默的力量。原来文人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原来并不是只有刀枪火炮的战场才叫战场。他们也是一群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奔走的战士,他们身上也同样承载着祖国和人民的期待。
后来,雷洁琼又陆陆续续领导了多次爱国进步运动。作为一名女教授,她更能感同身受的体会到中国女性力量的社会困境。所以,她转变了工作重点,开始进入到妇女工作领域。
从北京来到江西,她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她开始关注被约束的女性,开始注重发掘当地女性的力量,开始为女性发声,为女性摇旗呐喊。
时至今日,她的名字仍然被镌刻在江西妇联的纪念册上。人们称赞她是江西妇女运动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把她当成了女性解放的明灯。
在革命动荡年代里,雷洁琼并没有明确向他人提起过自己的政治信仰。她只知道,在谈及政治信仰之前,自己首先是一位中国人,应该承担中国人应尽的义务。
随着对革命形势的认知逐渐深入,她的立场开始向我党倾斜,并逐渐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作派感到厌恶。1946年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以她为代表的一系列爱国学者彻底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正面目。
当时,她作为学者代表,参与到反内战的游行示威活动当中。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就像活靶子一样,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暴打。雷洁琼这样一个文弱的女教授,身上也是伤痕累累。
这件事情的爆发,完全代表着国民党反动派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她不再对这个落后的党派抱有任何的幻想,自己的政治立场也变得更加坚定。
她相信,这场被反动派恶意挑起的内战中,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解放军部队才会是最终的胜利者。她也相信,只有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大家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1949年年初,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尾声,祖国大陆的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被成功解放。雷洁琼作为时代浪潮的参与者,深切感受到了希望的曙光即将降临。
此时的她还收到了中共中央的邀请,并且在西柏坡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和其他的党内领导人。这一次会面,让她终身难以忘怀。
晚年时,她回忆起这一次见面,还说:“主席跟我想象中的样子非常不同,他很威严,但也很亲切,拥有广阔的胸襟,知识储备也让人由衷赞叹。”
毛主席听说党外的爱国革命人士要来西柏坡,便亲自前往迎接,还以最热情的态度接待了他们。主席的做法,也向大家展示了我党对爱国人士的热烈欢迎。
雷洁琼和我党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时刻关注着国内政治局势的最新进展。当知道新中国成立的一切工作已经在筹备当中时,她和无数民众一样兴奋。
更让她觉得荣幸的是,1949年9月底,她收到了中共中央的正式邀请。10月1日开国大典那天,她可以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身份登上天安门城楼,与毛主席和无数同胞一起亲眼见证新中国的成立。
10月1日那天,她穿上了自己最正式的服装,把自己收拾的一丝不苟。她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大家一起一步步登上城楼,又站在毛主席的身后,亲眼看到他对着天地,宣告了这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后,雷洁琼先后担任过国家政府方面的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担任过北京市副市长、妇女工作方面的全国妇联副主席,担任过党派方面的民进第八、九届中央主席和民主政治方面的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七和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这两件事大事中,她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起草与最终确定,都包含着她的付出。香港回归那天,她也来到现场,眼含泪水,看着新中国的国旗缓缓上升。
作为一名高级国家干部,她始终以推动国家发展和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己任。不管是在岗位上工作时还是退休之后,她都密切关注着国家政治局势,从不肯置身事外。
退休之后的雷洁琼,生活节奏慢了下来。她的时间不再被繁忙的工作所占据,她也经常回忆起过去的那些点点滴滴。
每当想到毛主席时,总会有一股真挚的敬意从她心底油然而生。西柏坡的会面,仿如昨日。可一眨眼,毛主席却已经离开了我们那么多年。
1994年,她特意来到湖南韶山,实现了自己的一个心愿。早在还没退休时,她就一直想着,以后一定得找机会,亲自走一遍毛主席的家乡路。
韶山的村民们见到她来,也热情的招待了她。村民代表带着她走到了毛主席纪念馆,把主席在家乡发生过的故事一件件讲给她听。
这八个字,是这位饱经沧桑但始终不改初心的革命者,对毛主席最完美的评价。而这八个字,同样也可以被用到她自己的身上。
从美国留学回来之后,她就毅然决然的融入到社会革命的浪潮之中。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她也多次遇到过差点丢掉性命的险境。可她从未改变过自己的志向,直至退休,直至生命的终点,她依旧挂念着祖国和同胞。
2011年1月9日,一生操劳的雷洁琼,在北京永远地闭上了她的双眼。临走之前,她看到自己的亲朋好友都来到了自己的身边,看到了承载自己殷殷期盼的后辈们。
这一年,雷洁琼106岁,堪称高龄老人。面对任何困境,面对高压工作,她都始终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这一点,应该也是她重要的长寿秘诀吧。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