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标签 | 邮箱 |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惠州 梅州 汕尾 河源
阳江 清远 东莞 中山
潮州 揭阳 肇庆 茂名
广东经济 广东资源 广东旅游
数字广东 广东扶持 广东基金
广东科技 招商引资 企业风采
广东文化 广东风采
广东故事 广东人物
特色品牌 政策法规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梅州 >

「广一模」四大作文热点梳理附近三年广一模作文题考前必看!

时间: 2023-05-29 21:27 作者:admin 来源:互联网 点击: 1563 次

  小编老师分析了一下近三年广一模作文题,发现基本上都跟“文化”主题能扯上关系,或是文化交流,或是家族文化,或是文化创新。

  根据广一模的命题特点,小编老师在这里给大家梳理一下近期“文化类”主题的作文热点。老师敲黑板,大家拿笔记。

  今年两会,关于学校美育的话题热度一度蹿升。来自文艺界的多位政协委员和代表们也积极为新时代美育体系建设建言献策。

  比如全国政协委员吴为山就提出,持续推进博物馆、美术馆与中小学的联动机制,加大馆校合作力度。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学校,每月至少有一节美术课在美术馆度过,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藩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能力,把走进美术馆、博物馆变成终身习惯。

  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今天,美育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不论是校园里的美育课、家庭中的亲子绘画,还是美术馆里孩子们的身影,都反映出“以美育人”理念的深入人心。通过绘画、音乐、文学作品等,让美的元素进入孩子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成功的美育,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什么是中国画的“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什么是诗词书画背后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也正是在这种可感可知的审美中,引导孩子领略古今中外的艺术瑰宝,让美进入日常生活,进而在审美中感受我们的历史与文化。(摘编自《人民日报》)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在超过9亿的网民中,60岁及以上人群占比为10.3%。让老年人口更好分享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红利,需要以更多的耐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更加顺畅地拥抱智能生活。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从父母一代到子女一代的知识传递,在信息化社会,面对老年人的“数字困境”,需要年轻人来帮助父母和祖父母辈,进行“文化反哺”。

  前一段时间,媒体有报道浙江杭州一个女孩为外婆手绘了一份“微信使用说明书”,字迹工整、内容详细、图文并茂,打动了很多网友,也将老年人如何更好适应数字生活的话题,再次带进公众视野。毕竟,社交软件上,年轻人信手拈来的操作,对家里的老年人而言可能会非常复杂。

  在浙江嘉兴图书馆,有一门专门课程,教授如何开关手机、怎么联网、怎样使用相机等“常规操作”。2019年,8名馆员共组织了159场讲座,吸引了60岁到89岁的众多老人参与。这是一堂关于生活的课程,也体现了信息化时代的人文关怀。

  给予老年人更到位的关怀、更周全的考虑,老年人的数字生活不仅是美好愿景,也必将成为全面小康的生动注脚。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拥抱数字生活,创造别样的精彩。

  有的爷爷奶奶戴上老花镜,努力学扫码、手机看新闻、打视频电话,跟孩子们的交流顺畅无阻;有的老年人架起摄像头,在网上直播时尚穿搭、健身日志、励志格言,跟上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更好满足老年人的“数字需求”,能够使老年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更加丰富,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幸福、美满。(摘编自《人民日报》)

  这是《一事一生 一人一窟》里,敦煌人与莫高窟发生的真实故事,让观众感受到“择一事,终一生”背后的文化坚守。

  这两年,不少文化坚守的故事感动着国人。比如“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毕业之后来到茫茫大漠中的莫高窟,一呆就是40载光阴。“你对它有深深的爱,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保护它。”樊锦诗对敦煌的文物有深深的爱,正是这些爱,让她放弃了大城市的舒适生活,来到这里想尽办法保护文物。

  还有“诗词的女儿”叶嘉莹,一生读诗、释诗、写诗、讲诗。九十岁高龄仍登台授课而又着述不辍。她启发普通人品读古典诗词的方法,告诉他们判断诗词好坏的标准,引领读者体味“兴发感动”的力量……正是不遗余力地做古典诗词的“摆渡人”,叶嘉莹成为无数人通往诗歌国度的路标。

  樊锦诗: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叶嘉莹: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今年春节期间的电视节目可谓精彩纷呈,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火出圈”,连续多天占据热搜榜,紧接着,央视推出的《典籍里的中国》一经播出,便引发热议,成为现象级产品。近日,随着《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的开播,又带动新一轮传统文化的热潮。

  无独有偶,河南博物院以“元宵奇妙夜”为主题来打优秀传统文化牌,以镇馆之宝为吸睛点,以穿越时空、次元交汇为时间轴,用“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的手法,为新媒体时代的观众继续带来文化盛宴。

  博物馆处在历史文化的知识输出口,站在文化传播“前店后厂”的最前面,一场贯穿古今的元宵奇妙之旅,将让包括青少年在内的人群去主动地了解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里所承载的文明密码和精神内核,并从文化习俗、历史文明等角度帮助更多人深层次地了解传统佳节。这样一来,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将从“馆舍一隅”走向“大千世界”。从过往来看,元宵佳节带来的不仅是餐饮娱乐消费的火热,也将催生一种社会对传统文化追求的新风尚。可以肯定的是,这将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摘编自光明网)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栏目列表

社会新闻

更多>>

精彩阅读

更多>>

点击排行

更多>>

特色资源

更多>>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招贤纳士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