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9日,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中共三明市委宣传部、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共同制作的人文历史纪录片《沪明往事》正式上线。这是加快推进沪闽文化交流和沪明对口合作的具体成果,也是一部展示沪闽、沪明交流历史的主题文艺作品。
沙溪河畔,黄浦江边。两个地理坐标间,横跨60多年的时间轴,浓缩的是一段激情昂扬的岁月,一份两地相融的深情,一座工业新城的崛起。大家观看纪录片《沪明往事》,无不感叹并为之动容。
64年前,三明市只是闽西北山区一个小县城,旧称三元县。1958年,福建省委作出在三明建设福建省重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从此,一家家企业陆续从全国各地迁到三明,一群热血沸腾的建设者在共产党领导下齐聚沙溪两岸,奏响新中国建设三明的乐章,在一张白纸上挥洒汗水绘就了福建省新兴工业基地。经过几代三明人的努力,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崛起在沙溪河畔……这一大批迁明企业为三明新兴工业城市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三明成为现代化的工业新城和闻名全国的文明城、园林城、卫生城,与他们打下的坚实基础是分不开的。三明,是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工业文明的发端。
1960年3月,上海三星糖果厂是第一家迁入三明的企业,从它落户三明更名为三明食品厂开始,就给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带来一种来自大都市特有的甜意。从上海迁到三明短短五个多月,于1960年8月全面开工投入生产的三明食品厂,陆续推出产地三明的奶油花生糖、大白兔奶糖和鹅牌咖啡茶等30多个品种的糖果、饼干供应市场,不仅让三明建设工地的建设者们品尝到三明自产的食品,而且生产的糖果饼干还远销全国17个省市,并成功打入香港和东南亚市场。
这第一家迁明企业意味着三明与上海“甜蜜”关系的开始。此后,为了改变三明经济结构,调整轻重工业比例,陆续从上海搬迁许多企业到三明,其中有:皮鞋厂、五金厂、服装厂、印刷厂、金属制品厂、纺织厂、印染厂等。显然,这些上海迁明企业为三明新兴工业城市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约十年前我参与市政协编撰《崛起在沙河畔——三明迁明企业历史》这本史料,在采写与编辑的过程中,上海迁明企业一个个亲历者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就此萌发创作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后来,我把第一家上海迁明企业——三明食品厂写进了长篇小说《三明往事》里,用文学的笔法讲述他们的苦与乐,如何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今天,观看纪录片《沪明往事》又勾起当时创作中我所经历过的感动与敬佩。《沪明往事》用影视的手法,生动再现上海与三明在那个难忘岁月结下的沪明情缘,更加直观和立体,让人唏嘘不已。纪录片采用历史资料与亲历者采访结合的手法,在三明的地标,如:三钢、列东大桥等地,由当年的亲历者声情并茂地讲述过往故事,把观众带进了那个火红的年代,特别真实感人。遗憾的是,因年代久远,能找到的亲历者不多。
事实上,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涌入小小的三元县,在三元蜕变为三明的过程中,各种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冲突、交织直至最后的融合,开放包容的“三明文化”无形中融合了沙溪河流域的本土文化和各种外来文化。三明人,是由共产党在新中国土地上亲手缔造的一个特殊民系,说着普通话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地域情结——三明。
正如主题歌所唱,上海的建设者们不仅“来过”,而且一直都在!他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还奉献了子孙。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年的建设者中有些人离开了三明,但他们在那个特殊年代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一直都在,他们永远是三明这座城市的一员。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