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22年发生了很多意外,而最大的意外也许就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特别军事行动,而更意外的是原本应该是速战速决的一场战争,却被俄罗斯打成了持久战、消耗战。在此期间,被许多国家寄予厚望的S-300和S-400防空系统也频频失手,除了许多重点目标被频频打击外,甚至以具备反导能力着称的S-400的防空阵地也被乌克兰使用海马斯摧毁。
我国曾经分批次引进俄罗斯S-300和S-400防空系统,如今实战却证明S-300和S-400防空系统是“花架子”,那么我国花费的40亿美金是不是也打了水漂?同时在对岸也拥有了海马斯的情况下,我国防空系统在未来战争中是否也会成为“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在我来看,情况完全不同,我国对于S-300和S-400防空系统有着明确清晰的定位。我国拥有的庞大的预警探测系统和复杂火力梯次组成的防空体系非常有效,同样在俄乌战争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自俄乌冲突爆发后,原本应该是一场速战速决的作战行动,被俄罗斯打成了持久战和消耗战,原本占优的俄罗斯越打越颓,反而在西方国家全力支持下的乌克兰越打越勇。随着战争的进行,一个又一个意外接踵而至,包括被给予厚望的S-300和S-400防空系统频频失手。甚至在今年10月份,乌克兰使用海马斯摧毁了一个俄罗斯S-400防空阵地,这对以全空域抗饱和、具备反导能力的先进防空系统来说根本不可接受。
随着战争的进行,双方的空袭装备甚至变成了自杀无人机、冷战时期苏联无人侦察机等技术水平十分低下的装备。就是在面对这些装备,号称先进防空系统的S-300和S-400依旧漏洞百出,令乌克兰频频得手。这不禁令人怀疑当初号称先进防空装备的S-300和S-400就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究其原因,这其中自然有武器装备固有缺陷的问题,而更多的还是俄罗斯防空体制下产生的问题。我们不能否认S-300和S-400在俄乌战场上表现糟糕的客观事实,与装备自身有关。S-300防空系统是80年代就开始服役的老装备,虽然在90年代经历过大规模改装,但是俄乌实战证明,S-300防空系统依旧技术老旧、抗干扰能力差,并且反应视界也比较慢。
俄乌战争中大量小型无人机和火箭弹等低小型目标的应用,而S-300的64N6E2搜索雷达和76N6低空补盲雷达都采用脉冲多普勒探测体制,所以这种探测体制对无人机这种小型慢速目标并不敏感,很容易被当成雷达杂波给过滤掉。对火箭弹这种高速目标虽然可以探测,但是以俄罗斯电子设备的计算水平却无法计算雷达参数,同样无法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而更要命的是,S-300和S-400在设计上就不是应对低小目标,作为远程防空体系,S-300和S-400在设计上更多是为了应对战斗机、轰炸机等目标,强调射程和抗饱和,而土耳其在引进S-400后也证明了这一问题。土耳其曾表示,S-400在面对2万米高空目时效果最好,随着目标高度的下降,其探测距离也逐渐收缩。在应对低于2千米高度目标时,S-400甚至出现无法探测目标的问题。由此可见,乌克兰大规模使用的无人机和火箭弹正戳S-300短处。
同时,漏洞百出的预警体系和糟糕的训练也是S-300和S-400频频失手的原因。这一点早在叙利亚战场就暴露出来,虽然俄罗斯号称拥有完善的防空体系,但是糟糕的雷达系统并不能完全覆盖其空域全境。虽然它也拥有一定数量的远程雷达负责空域警戒,但是这些雷达对低空和山地的探测能力十分糟糕。再加上自俄乌战争以来,俄罗斯极少在作战区域内投入预警机或拥有毫米波雷达的长航时无人机,这就使得S-300和S-400面对这些目标时根本就没有充足的反应时间。
例如在面对海马斯火箭弹时,依靠S-300和S-400系统中自带的搜索预警雷达提供的空情预警,留给操作手的发射决策和拦截窗口只有10秒钟,而S-300和S-400反应时间也需要7到12秒。如果在完善的空情预警体系下延长准备时间,说不定可提高拦截概率。在叙利亚战场俄军还出现过,操作手在值班期间违规离岗抽烟导致防空阵地被摧毁的情况。
不过从近几年爆发的冲突来看,无人机和火箭弹等低成本、高性价比的作战装备,正逐步成为小规模局部冲突中的主要装备,不排除也会成为大规模战争中的重要攻击手段,其实这与世界各军事强国防空网建设理论大相径庭。
我国在军事建设上仍然以应对大规模作战为主,同时我国从90年代开始先后多次花费近40亿美金引进了俄罗斯S-300和S-400防空导弹。面对如今的军事变革和主要对空目标的变化,特别是在俄罗斯S-300和S-400没有拦截一枚海玛斯的情况下,加之台湾即将得到海玛斯火箭炮,这难免会让人担心,我国苦心经营的防空体系也会重蹈俄军在俄乌战争中的覆辙。
我国从引进第一批S-300时就有着非常明确的定位,那就是负责远程警戒和打击。90年代进口的S-300大部分被部署在北京和福建沿海一带,少部分也被部署在了上海,主要负责北京防空圈和台湾海峡上空封锁以及重点地区保护。对于当时的我国来说,这批S-300非常及时地补充了我国防空系统落后的问题。在引进S-300前,我国装备的防空导弹主要为红旗-2和红旗-7,射程不过几十公里,当年我国用作空情警戒的仍然是苏联在1956年研制的P-12雷达仿制型,虽然探测半径可以达到280公里,但是技术已经十分落后。
1991年到1993年之间引进的S-300PMU,虽然配备的是老式ST-68U三坐标搜索雷达,但是探测性能却比我国之前装备的对空警戒雷达有了大幅度提升。它的探测半径可达300公里,并且对雷达反射面积1平方米、飞行高度100米的目标探测距离也有45到52公里。虽然它无法有效应对F-22,但是面对周边国家的先进第三代战机和第四代战机仍有一战之力。
S-300为首都防空建设了一个纵深几百公里的初步可靠的防空圈。而部署在福建一带S-300不但可以拦截试图突破海峡的空中目标,还可以打击台湾上空的目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种进攻武器。其实到本世纪初,台湾有些飞行员曾表示我军在福建部署的S-300给他们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可以说,90年代引进的S-300极大补充了我国防空火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同时,随着S-300的到货我国对其进行了仿制工作,也就是红旗-9。而红旗-9作为国产远程防空导弹的顶梁柱,彻底完善了我国的防空体系。不过在红旗-9未完善前,顶起我国国土防空的仍然是S-300和S-400。2001年我国增购四个营的S--300PMU1,同时获得了64N6E搜索跟踪雷达,这使我国获得了相控阵体制的对空搜索雷达,为我国仿制改进和雷达研制工作提供了思路。之后到2013年我国进一步购买了S-400防空导弹系统,这使得我国防空火力射程进一步增加。
虽然这些装备仍然被部署在北京和福建,但是仅需要5到6个架次的运20,就可以将S-400运输到国内任意位置。它400公里的高射程,无论部署在何处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部署在福建的S-400可以封锁整个台湾海峡并覆盖台湾全境,如果将其部署到辽东半岛,其射程可以覆盖到韩国首尔,对美日韩预警机起到极大的威胁。如果将S-400部署在中印边境,其火力范围可以覆盖到新德里,如部署至浙江沿海,射程可以覆盖钓鱼岛和“春晓”油气田,如部署至中建岛,射程就可以覆盖西沙群岛和越南沿海所有海空军基地。
我国从引进之初就是为了打击高空远程目标,而面对这样的任务,S-300和S-400在俄乌冲突中完成得非常好。在12月份俄罗斯部署的S-400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上空击落了一架苏-27战机,此次实际射程达到了150公里。而10月份俄罗斯S-300更是打出了217公里的最高射程记录,成功击落了一架苏-27和一架苏-24。应该说面对中高空目标,S-300和S-400表现十分优异,这也证明我国当时的选择十分明智。
应对无人机这种低小目标和火箭弹这种高速目标并不是S-300和S-400的强项,对于这两种目标其实有专门的装备,例如俄罗斯正在向乌克兰部署的山毛榉防空导弹,就成功拦截了海玛斯火箭弹,而俄军之前部署的铠甲防空系统,更是多次击落乌克兰的无人机。另外俄军装备的道尔防空导弹,也曾多次击落乌克兰的无人机和海玛斯火箭弹。因此,在拦截低空小型目标时使用这种进程末端点防空系统成功率非常高,且效果非常好。
我军近些年在装备了红旗9和S-300、S-400的情况下,丰富中近程防空系统包括红旗-11、红旗-16、红旗-17。红旗-11是一款将1130近防炮和红旗-10E防空导弹结合在一个指挥控制系统下的防空系统,在应对近程目标时拥有非常好的拦截效果,而红旗-17则是道尔的国产型号,可见我国近些年建设成了一支火力梯次衔接合理的复杂防空火力体系。
而对无人机和火箭弹的拦截,除了需要高效的防空拦截火力外,有效的预警体系也十分重要。俄乌战争中俄罗斯就是吃了防空预警体系不健全的亏,反观我国近些年在雷达系统方面下的功夫,已经建设了一个覆盖全境的复杂雷达预警体系,号称每一平方公里就有4部雷达进行监视。除了各防空系统的对空搜索雷达外,我国还建设了大量的巨型远程预警雷达阵列,大型超视距预警雷达,以及数量庞大、品种繁多的对空搜索雷达、反隐身雷达,以及大型预警机等,而完善的预警体系为我国防空导弹火力提供了可靠的预警反应时间,在结合S-300、S-400以及红旗-9的高射程优势,这才形成了我国高效的预警防空体系。
俗话说的好,“防空防空、十防九空”,再完善的防空系统在面对空中目标时仍不能保证百分百的安全。其实“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如果在作战行动中有严重威胁我军空域安全的目标,那么在起发起攻击前就需要先敌消灭,这才是最好的防御手段。不过,这需要我军拥有很好的战场监视能力和远程打击能力,好在我军装备大型预警机、长航时无人机以及巡飞弹等先进装备后,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可以预见,在未来可能爆发的冲突中,即使台湾已经装备了海马斯,也不可能对我军构成严重威胁。
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无论是纳卡冲突还是俄乌战争,都证明无人机将在未来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前这种低小慢目标从来不是各军事大国防空系统的主要目标,火箭弹此前在各军事大国的眼里也不是防空系统的主要拦截目标。特别是火箭弹,这种目标曾被认为是以色列这种地域性国家的防御目标,由此可见类似于以色列铁穹这种火箭弹拦截系统将会被各防空大国加入其防空装备体系中去,而专门拦截无人机这种低小慢目标的防空系统也将会从城市安防转入军队伴随防空。虽然我们身处和平,但是依然需要从战争中吸取教训,因为它们是我军重要且珍贵的学习机会。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