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说到印度时,常常会把它和种姓制度放在一起来看,种姓制度是印度最着名的,也是最惹人争议的标签,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传统,很多人悲观的认为,在中期之内,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改变它。
种姓制度不仅仅是等级制度,因为等级制度哪里都有,古代哪个国家没有贵族和平民?中国也分士农工商,只不过它们都没有种姓制度那么极端,也没有和宗教挂钩。
印度有1.67亿达特利(有的数据说是2亿多),也就是贱民,他们几乎的处境多悲惨,我们就不用多说了,几乎不被当成人来看。1.67亿的达特利是什么概念?英国总人口才6千多万,日本的人口才1.27亿,也就是说在印度,有一个巨大的群体被埋没了,他们不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为他们的国家做贡献,而且1.67亿人是多么大的一个消费市场啊,但是他们没有消费能力。
毫无疑问,种姓制度绑住了印度的脚,种姓制度下的印度只能在跌跌撞撞中前进。没有人会不明白种姓制度对印度这个国家的危害,即使是那些支持种姓制的人他们也知道,只不过他们装作不知道。
印度政府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印度法律已经把种姓制度给废掉了,他们的宪法第15条规定,任何人不能因为种姓、宗教、出生地受到歧视,他们规定,学校必须给低种姓的人一定的升学名额,低种姓者和达特利都有权接受教育和求职……
我们似乎看到了印度的改变,比如他们的总理莫迪是吠舍出身,他们的总统考文德则是达特利出身,而且考文德当初竞选总统的时候,他的对手库马尔也是达特利出身,也就是说,印度不管怎们选,都只能选出他们历史上的第二位“贱民总统”。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很简单,因为低种姓的人有大量的选票。
我们可以看到,印度确实是在努力改变,而且他们的努力也有了一些成果,但是,我们并不应该高估这个成果,因为印度政府很难立刻改变印度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比如仅占印度总人口4%的婆罗门依旧占据了印度国会的大多数席位。尽管印度官方一直在努力地做出正面的表态,但是他们改变不了民众的看法,尤其是在一些乡村,种姓制已经指引着人们的生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