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区域内,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以60万对敌80万,是我军战史上一次辉煌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1948年下半年,国内形势愈发对国民党军不利,8月初,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议,提出了东北求稳定,华北求巩固,在西北扩张,在华东华中加强进剿的战略。
一个月后,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五百万,歼敌五百个旅,五年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任务。
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统筹淮海战役前线一切事宜。在“歼敌于长江以北”的指导思想下,讨论战役部署的问题,1948年10月11日,毛泽东电告华野,提出了淮海战役分三个阶段的设想:
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22日),歼灭黄伯韬兵团,攻占宿县,孤立徐州,使刘峙集团处于被包围、分割状态。
第二阶段(1948年11月23日—12月15日),歼灭黄维兵团,俘虏司令官黄维,包围杜聿明集团。
第三阶段(1948年12月16日—1949年1月10日)全歼杜聿明集团,俘虏杜聿明,淮海战役结束。
淮海战役历时66天,我军伤亡13.3万人,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战略集团55.5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人民解放军直抵长江北岸,使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南京和上海处于我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一场巨大的战役,除了指挥得当,三军用命,还有一个关键要素是后勤保障。在战役期间,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人民用极大的物力、人力支援了战争。到了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这种空前浩大的人力动员,解放区几乎是全民动员。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承受能力,陈毅对此特别强调,“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毛泽东在战役结束后的第四天,即1949年1月14日发表的关于时局的声明中所说:“现在,人民解放军无论在数量上士气上和装备上均优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至此,中国人民才开始吐了一口气。现在情况很明显,只要解放军向残余的国民党军再作若干次重大攻击,”国民党统治即将土崩瓦解,归于消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蔡英文回应解放军在台岛周边海空域演练:声称表达“严厉谴责”,扬言“不会挑起争端,但会坚守防线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