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朝廷突然接到契丹、北汉联合入侵的边报。宰相范质、王溥通过小皇帝,仓惶派遣赵匡胤率领宿卫禁军前往抵御契丹。
当晚,大军在离都城几十里地的陈桥驿停了下来,将士们说:“我们虽然出生入死,但幼弱的皇帝又怎么知道我们的功劳呢?还不如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为时未晚。”
次日天刚亮,赵匡胤被弟弟光义拉起来,还不及穿戴,将士们就把一件早准备好的龙袍披在他身上了,接着山呼“万岁”,把他拥上马背,回都登基。
赵匡胤显然是整个政变的决策者:兵变时醉卧不醒;制造“为六军所逼,不得不如此”的拥立场面赢得人心、平稳掌权。
因为喝酒的时候大家都很高兴,大臣们会比较坦率地指陈国事,太祖对大臣们的批评建议也比较容易接受。
酒过三巡,赵匡胤屏退左右,对着一班武将说道:“若不是依靠你们,我到不了今天,但做天子也太难了。我整夜不敢安枕!”
赵匡胤又说:“你们当然没有贰心,但一旦有人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虽然不想干,能够办到吗?”
石守信等将领一边哭一边谢恩:“我们这些人愚笨,没想到这层,希望陛下可怜我们,给我们指出活命之路。”
赵匡胤不慌不忙说道:“人生短暂,有如白驹过隙,追求富贵的人,不过想多积攒点金钱,尽情地吃喝玩乐,并长保子孙能过上好日子。你们不如交出兵权,购地买房,给子孙后代置下稳固的家业。咱们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下下相安,这不很好吗?”
赵匡胤每次喝酒,都要乘欢至醉,但是他又很清醒地“沉湎非令仪”,每次喝醉后“经宿未尝不自悔”,事后归事后,饮酒时他却又一定得尽醉。
弟弟赵光义常抱着太祖的腿,流着泪恳求太祖:“陛下方得天下,宜为社稷自重。”太祖却嗜酒如命,欲罢不能。
两人开怀畅饮,他要道士预测他的寿命。道士直截了当地说:“要是今年十月二十日夜是晴的,你可延长几年;不然,那就赶快安排后事吧!”
农历十月二十日晚,宋太祖抱病来到太清阁观望天象。开始,星光灿烂,天空晴好,可是好景不长,忽然间阴云四起,雪雹骤降。
赵匡胤见势不妙,赶忙退回寝宫,并传人急召赵光义入宫。赵光义入殿后,太祖屏退周围,摆酒对饮,寄托后事。
两人饮酒完毕,正当半夜。太祖宽衣就寝,鼾声如雷。当晚,赵光义没有出宫,夜宿宫中。至五更敲过,皇宫值夜警卫听不到鼾声,进去一看,太祖已命赴黄泉。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