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家庭养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北京SOS儿童村立足服务对象实际需求变化,在全国儿童村中率先推出《妈妈岗位工作人员绩效评估考核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办法》有哪些亮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北京SOS儿童村是国内建设的第10所SOS儿童村,采用家庭模式抚育困境儿童,聘用职业妈妈承担代养儿童母亲职责。通过建立家庭亲情纽带关系、构建社区居住环境,弥合困境儿童原生家庭伤害,缩小与社会儿童生活差异,帮助儿童发展健全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育社会有用之才。截至目前已累计养育各类孤困儿童160余名。
目前北京SOS儿童村内70%以上的困境儿童已进入青少年阶段,原有以儿童健康照顾为主的家庭养育模式与服务对象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脱节,家庭妈妈的职业素养也与青少年的成长实际要求不相适应。儿童村独具特色的家庭养育模式,其业务流程、运行规范及管理要求等与儿童福利院有很大区别,强化规范管理、建立评价考核机制,成为儿童村推进改革和持续性发展的重中之重。
北京SOS儿童村对十年来家庭养育模式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在全国儿童村中率先推出《妈妈岗位工作人员绩效评估考核管理办法》,创新管理方式,健全工作规范,填补行业空白,确保家庭养育模式实现有章可依,推动机构转型发展,力争实现“幸福快乐的童年,蓬勃积极的少年,担当有为的青年”的培养目标。
《绩效考核办法》重点考察家庭妈妈对儿童道德品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和引导,注重发挥考核评估的指导作用,激励家庭妈妈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全面提升职业素养,推动儿童村从儿童生活保障为主向家庭综合养育转型。
《绩效考核办法》将家庭日常工作梳理为综合素养培养、生活照料、行为习惯培养、心理关怀、价值观培养、家风建设等六大指标,并进一步细化为3-5个三级指标。近30个业务指标对应各个日常业务场景,每一个指标配以详细的指标说明,明确了工作标准、工作要求和业务规范,重点解决标准不清不明等问题,突出以评促建的积极作用,强化对家庭养育业务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针对儿童村家庭特色养育模式,引导家庭妈妈立足各家实际,形成各具特色的家庭家风,营造更有亲情、更有“家味儿”的养育氛围;针对村内青春期少年出现焦虑、自卑等心理状态,引导家庭妈妈加强青春期心理应对知识学习,以亲情有效疏导青春期焦虑情绪;针对青少年发展需求,评价体系中在保障膳食营养和生活照料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儿童学习习惯、独立生活能力、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引导,做到养、护、教、育全方位一体,培养自强自立的有为青年。
《绩效考核办法》将业务管理风险点和薄弱点纳入家庭妈妈考核范围。在安全管理方面,通过提高家庭安全风险管理的权重分值,对家庭水电气等使用、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儿童安全教育等详细列出规范要求,强化过程管控;在资金管理方面,立足家庭养育模式实际和审计要求,就账户独立管理、记账要求、票据管理、支出要求等进行规范化要求和细化考核,确保儿童生活费支出合理合规,落到实处,强化风险管控。
儿童村家庭养育模式的核心是妈妈岗位工作人员,其个人职业素养和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和养育成效。为此,《绩效考核办法》创新妈妈岗位工作人员职业素养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注重言传身教对儿童性格养成、品行塑造形成影响,打破绩效奖金平均主义并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家庭妈妈的紧迫感和责任,鼓励通过主动学习提升个人素养、主动考取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或挖掘儿童个性化需求等加分项进行开拓创新,从而充分激发妈妈岗位工作人员内生动力,持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下一步,北京SOS儿童村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要精神,牢记总书记关于儿童福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绩效评估考核管理办法》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规范建设规律,实现家庭养育模式出特色、出亮点、出品牌、出成效,努力建成北京市困境儿童家庭养育示范基地,形成特色品牌带动效应,为儿童村在全国“干得最好”而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