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标签 | 邮箱 |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惠州 梅州 汕尾 河源
阳江 清远 东莞 中山
潮州 揭阳 肇庆 茂名
广东经济 广东资源 广东旅游
数字广东 广东扶持 广东基金
广东科技 招商引资 企业风采
广东文化 广东风采
广东故事 广东人物
特色品牌 政策法规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潮州 >

因(yīn)人(rén)制(zhì)宜(yí)这是一条可靠的消息吗?

时间: 2023-04-13 20:02 作者:admin 来源:互联网 点击: 1563 次

  这两天,冯小刚在访谈中的一段言论引发热议,“冯小刚说公众人物只能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话题也登上热搜。

  去年以来,网络上一度传言冯小刚一家移民海外。冯小刚在访谈中坦言:“一开始你会觉得不适应,你觉得(别人)给我造了谣……因为他往你这发泄,他没有任何后果,他就觉得骂文艺界怎么都行,打你不许喊疼,打你也不许还手……即使这样说那你甭当名人了,你当一个最默默无闻的一人,你愿意吗?你也不愿意。是吧,那你还能拍电影吗?你拍不了,所以这个是平衡。”

  对于谣言,冯小刚的心得是不要回应,不要说话,因为你的任何回应,你觉得是在澄清,但是会引起更大的讨论,使谣言传播得更广。

  公众人物只能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看似一个好策略,实则一个伪命题。这样的说法越多、传得越起劲,实则等同于鼓励舆论绑架。

  现在这个自媒体遍地的时代,什么人物都可以当一当这个公众人物了。那些深陷网络暴力中的普通人,在网暴的那一刻,也成为了“公众人物”。

  随手分享生活的素人——即兴唱歌的小伙,存款五千的女孩,糖水卖两块的老爷爷,甚至静静过着自己生活的残疾二舅——也能一朝获得数百上千万的流量曝光,甚至一度被冠以“网红”的名号。

  现如今素人引发风暴的能量,未必会低于上个时代的“流量爆款”冯小刚。公众人物和素人身份的界限早就不再分明,并且模糊程度正在与日俱增。

  每一个曾被公共平台记录下自己生活一角的人,如今都是“薛定谔”的公众人物——你不知道聚光灯可以有多刺眼,直到被命运“开盒”的那一瞬间。

  今日之冯小刚,明日之papi酱;今日之粉发女孩,后日之你我。公众人物的困境,未尝不会变成你我的困境,仅仅是社会共同难题的一个变体。面对所谓质疑,澄清反而往往引起更大的议论,这样的困局已经多次在粉发女孩等人身上上演。沉默,当然是一种下策,然而在对比中反而成了一种上策,如何不是一种荒诞。

  不应鼓励为了卖惨宣传什么“公众人物只能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我们不应鼓励报道中的这种话术,在本就鱼龙混杂的网络舆论环境中,给压力重重的当事人再添一层思想包袱。看似无限同情,实则语言施压。

  对“公众人物只能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一类话的证伪,只需简单粗暴地说嘴和手脚长在公众人物的身上,没人捆着,捆着他的只有舆论绑架和绑架带来的思想包袱。但归根结底在互联网的舆论环境,只要舆论绑架越少,包袱自然越少,痛快还手的阻力自然越小,环境自然越好。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栏目列表

社会新闻

更多>>

精彩阅读

更多>>

点击排行

更多>>

特色资源

更多>>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招贤纳士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