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中,我国都是坚守诚信的。不过全球有一百多个国家,并非都如我国这般讲诚信。
印度就是不讲“武德”的典型。前有无视药品生产专利费的支付,后有针对在印度的中资企业的打压。让多国企业在对印投资方面,变得越来越谨慎。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数千年的历史。不过史学家将古代的印度称作是古印度,说明印度的历史是有断裂的。长期统治印度的多是一些异族人,印度的最后一个王朝,莫卧儿王朝就是由四大汗国的后裔建立的。
在历史上印度长期处于地方政权割据的局面。即使是莫卧儿帝国的全盛时期,中央政权的控制力也十分有限。这就造成了印度长时期无法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这个问题印度至今仍无法有效解决。
不仅如此,印度的独立之路也走得很艰辛。因此独立后的印度,在处理国际和国内问题时,总是显得有些“急躁”。印度总是在做大国梦,总是以莫名的强势,或者是“粗暴”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其结果自然是多处碰壁。
同时印度总是利用大国间的矛盾来谋求自身利益。印度还将这种方式当做是自身崛起的重要手段,不过现实却对印度啪啪打脸。美国只想赚取印度军购的钱,对于帮助其搞经济建设是没有丝毫兴趣的。
自那时起,印度主动加强了与中国的合作,至少在电力、铁路和能源三个方面有了深入的合作。同时印度也对中资企业抛出了橄榄枝,吸引其加大对印的投资。中方企业也将技术和产业链带到了印度,增加了其就业岗位和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中资企业进入到印度之后,促进了当地数百万人的就业,也贡献了大量的税收。本来是双赢的局面,不过自2020年开始,印度的态度就开始发生转变,对中资企业的态度也从热烈欢迎,变成了“针锋相对”。
首当其冲的是中资的手机厂。今年7月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印度的执法局人员突击来到了vivo,在印度的23家关联企业和48家营业部。这71家机构几乎同时被检查,很显然这是有“预谋”的。
面临同样遭遇的还有华为。在2021年印度公布的5G试验名单中,华为被排除在外,此举也是为了配合美国对华为的限制措施。
在今年2月份,印度的税务部门,对华为在印度的主要场所也进行了搜查。印度方面给出的理由,是这些公司有洗钱和逃税的嫌疑。但是经过查证,并没有印度所说的行为发生。不过印度方面仍然做出了处罚。
其他的中企也受到了印度方面不同程度地打压。就连印度政府内部支持中企的官员也在打压范围之内。中企也没有任人摆布,而是拿起法律武器向印度法院提出上诉。虽然我们赢了,不过印度的执法部门仍然“我行我素”。
印度与我国的合作,主要是希望能够利用大国投资,来提升自身的电子工业水平。在获得中企的大量投资之后,印度又出台法案,迫使相关企业将工厂设在印度,将生产链成功留在当地。不过印度过河拆桥的做法,对于印度的长久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毕竟任何个人和企业都不想和没有信用的国家合作。
印度想要实现强国梦的做法是没有错的,问题在于其对中企的刻意打压。中企的到来,不仅为印度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还帮助其实现了产业升级。
印度过河拆桥的做法,一方面打击了中企的积极性,未来的投资量势必会减少,另一方面,印度对本土产业的“过度”保护,会让这些产业难以真正的成长起来。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