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用“小米加步枪”来形容抗战时期我军的装备。“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贺绿汀创作的《游击队歌》这样写道。不过,你知道吗?抗战时期,在太行山深处,有一个月产步枪可达400多支、炮弹2000余发的兵工厂。这就是位于今天山西长治市黎城县境内的黄崖洞兵工厂。黄崖洞兵工厂旧址群于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这里是游人如织的黄崖洞文化景区。
尽管路上还大雨倾盆,我们到达景区时,雨基本停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群峰之间的大型雕塑,主体状如一面猎猎飘扬的红旗。雕塑右部,状如旗杆的一把钢枪直指苍穹,上面用繁体字从上至下镌刻着“八一式.1941.黄崖洞兵工厂制造”等字样;正面台基上从左到右镌刻“共和国军工从这里走来”,背面台基上从左到右镌刻“没有枪没有炮我们自己造”。题字,旗帜、钢枪造型以及有深刻寓意的汉字标语,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地标。
这里的山峰通体深黄色,很少覆有绿色植被,山壁挺拔直立、雄伟壮观,像极了天然的万里长城。1939年,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经过考察,最终决定在此地建设兵工厂。当年,一批毕业于清华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国内外名校的抗日志士,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白手起家、自主创新,当时共有厂房12栋,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最大的钳工房约1200平方米,各种机器设备40多台,年产武器弹药可装备16个团,成为华北抗日根据地中规模最大、生产力最强的兵工厂。
1940年春天,兵工厂造出第一批步枪,那天正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55岁生日,步枪被命名为“五五式”。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黄崖洞兵工厂共造枪9758支,修枪万余支,生产掷弹筒2500门,修炮约千门,生产各类炮弹24万发、手榴弹58万余枚。
黄崖洞兵工厂不断发展壮大,引起了日伪军的极度恐慌。地点暴露后,日寇多次前来疯狂“扫荡”。1941年11月,面对日寇5000余人的大规模进犯,涌现出“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等光荣集体,创造了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绩,令日寇闻风丧胆。
1942年9月,为纪念在黄崖洞保卫战中牺牲的革命烈士,黄崖山山中修建了一座烈士公墓。如今,“黄崖洞保卫战殉国烈士纪念塔”居中高高矗立,供后人永远凭吊景仰。
大雨初歇,两侧陡峭的崖壁被冲刷得分外纯净;涓涓细流持续汇集,形成“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好不容易从狭窄、潮湿的洞口走出,顿觉豁然开朗,雨已完全不下了,代之以艳阳高照、蓝天白云。巧遇一位热心的讲解员,手指着附近巨大山壁上一处天然洞穴自豪地说:“这就是黄崖洞”。它原名黄龙洞,高25米、宽18米,外部轮廓酷似山西省表里山河的地形,洞内空间最多可容纳300余人。
我们跟随她来到了一处用石头垒成的高仅2米、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低矮房屋,俗称为“将军屋”,内有石炕及简陋的家居用品,左权将军曾在此长期居住并指挥对敌斗争。
置身黄崖洞,我们被亿万年地质自然演化带来的壮美与奇特所震撼,更深感黄崖洞的壮美在于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民族魂!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