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早上一杯咖啡,午后一杯茶,这个组合似乎正在成为更多职场人的选择,套用早C晚A的公式,这种生活方式被网友称作早C午T(早咖午茶)。
观察身边的职场小伙伴,办公桌抽屉里除了挂耳、冻干粉,就是茶罐、茶包,“早上一杯咖啡,午后无限炫茶”,成为多数人的常态。
如郑州Day2改天咖啡,咖啡、茶、甜品三合一,7月27日开始试营业,截至发稿,已经上榜大众点评郑州咖啡厅热门榜第1名;
长沙热门新店“来恰茶”,主打中式纯茶,前几日提出了“古茶入咖”概念,推出“乌事生啡”、“琥作啡为”两款茶咖,很受当地年轻人欢迎。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根据美国统计网站Worldometer测算,美国人平均每天喝掉3杯咖啡,但按国家人均咖啡消费量排名,美国只是全球第25大咖啡消费国。
而美团美食联合咖门发布的《2022中国现制咖啡品类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内地年人均消费现制咖啡1.6杯,一二线城市年人均消费现制咖啡3.8杯。
由此来看,中国的人均咖啡因饮品消费,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从中国消费者的习惯来看,这些空间很大一部分留给了茶产品。
其次,很多支持“早C午T”的网友,都考虑到了咖啡因摄入量。“今天咖啡因是不是摄入超标了?”“再来一杯会不会影响睡眠?”
由于冲煮方式、饮用方式不同,一杯/壶茶的咖啡因含量往往低于一杯咖啡。因此,在早上喝过咖啡之后,午后提神,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茶。
现在年轻人是养生的主力军,在一部分人看来,这也是多喝水的一种方式,“泡茶冲咖啡,不过是不爱喝白水罢了”。
特别是上海、成都等一二线城市,咖啡文化相对发达,白天咖啡馆,晚上就成为小酒馆,为都市年轻人带来消遣放松的新体验,也为门店带来了增量。
有条件的咖啡馆,可以参考日咖夜酒的全时段运营,咖啡馆在过了早高峰之后,可以利用“午茶”、“晚茶”将午后、晚间场景补充到运营中,以增加营收。
如深圳的山池咖啡,走城市露营风,设置咖啡、茶饮(特调/纯茶)、酒三大产品线,覆盖全天场景。有顾客留言,“茶or咖啡全都要,选择困难症再也不怕了。”
新中式茶馆teastone,还用“夜茶”同“夜酒”打出差异化,比如提供安神助眠的主题茶饮,同样可以起到“让身心放个假”的效果。
杭州和生合茶咖,提供经典咖啡、手冲咖啡的同时,也有龙井、普洱、白牡丹等10余种纯茶,相关负责人表示,“茶的销售虽占比不多,但却占了整体营业额的30%。”
但茶咖跨界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成本,业内人士对此也提出了建议,咖啡馆可以尝试上架投入相较低、又受年轻人欢迎的“冷萃茶”、“草本茶”等来丰富产品线、中茶西做,打出“茶咖”新模式
如西安网红门店大華,讲究中茶西做,同时又推出碎银子美式、普洱拿铁等茶咖创意饮品来吸引爱猎奇的消费者目光。
对于咖啡馆来说,增加茶饮产品线,也多了一次与消费者连接的机会,如若达到一定顾客留存率,也能够实现收益的转化。
一位不愿具名的茶咖馆负责人直言:“目前茶咖的结合,不如咖+酒、茶+酒有热度,但传统茶饮创新形式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喜欢喝茶也是趋势。”毕竟,对大部分人来说,
归根结底,无论是早C晚A,还是早C午T,都是一次“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更多的营收”的尝试。如今消费端已经有了“早C午T”的呼声,如何满足需求、找到新的增长,就是留给经营者的新题型了。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