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就是终端消费商品的价格走势,与之对应的是工业半成品原材料价格PPI。
我在以前的直播和随笔中说过,八月份物价转正是大概率事件,虽然有技术层面的因素(去年基数低),但很可能拐点也就此确立——拐点通常就是由技术面和基本面共同促成的。
如果原因是民营经济繁荣、市场需求旺盛、经济周期上行、大家对未来充满信心,敢于扩张,那么这种情况下,也可能把通胀提高到2%以上甚至更高的位置,但是这种“高通胀”并没有什么害处,实体经济本身的繁荣也一定会增加大家的收入,实际上这种状况下的通胀恰恰是大家收入增加而“买”出来的。
但是,如果实体经济本身萎靡不振,信心不足,却靠着货币手段来促升通胀,那么这种通胀,即便是正好到达2%的理想值,也不是什么好事。
虽然八月份CPI回升,有技术性因素,但我认为它也是能够同时体现需求回暖这部分因素的——归根结底,价格都是由需求拉动的。
如果后面的反弹很弱(这个反弹包括各个方面,既包括物价指数,也包括资本市场,也包括房价),那么在这一波需求回暖结束之后可能会迎来更严峻的下降。
PPI的回升通常反映以制造业为主的企业的盈利有所好转,同时,也通常反映了库存周期的切换——主动去库存接近尾声。
主动去库存,就是在市场需求低迷时期,企业积压了大量库存,正不得不降价销售呢,哪里还会采购大量中间产品和原材料搞生产呢?所以P P I就会比较低迷。
而市场需求恢复之后,主动去库存也就结束了,就进入了被动去库存阶段——也就是说,原来的库存消化的差不多了,而现在市场需求增加又继续消耗原来的库存,这种消耗是被动的,同时伴随着价格的上涨。
和CPI和PPI指数回升相印证的,是八月PMI当中的新订单指数。七月份和八月份的新订单指数都明显回到了荣枯线以上,同时呢,出口订单又持续萎缩,这表明,新订单增长主要是靠国内需求的增长。
不过要记住一点:这篇文章所写的仅限于一年时间跨度的经济周期,而没有谈及三五年以及更长跨度的趋势。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