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60后一半的人都步入了退休的晚年生活。如果简单勾勒一下当前的生活,我觉得是这样的:手里一部手机,膝前两个娃儿,寄身在城市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梦里装着回小时候的农村。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逐步被边缘化。终日无所事事,甚至连个唠家常的人也没有,难免有点寂寞。手机里面有万千的资讯,文字,图片,声像,视频,琳琅满目,应接不暇。这是老人解闷的好玩意儿。刷手机,老年人应该是主力军吧。
刷手机无妨,十之有九会上瘾。面对各类平台个性化的推送,真的叫人欲罢不能。小区散步,边走边看视频。上个厕所,不刷手机,几乎拉不出来。没有手机催眠,几个人能自然入睡。手机,俨然成为精神鸦片。
长时间刷手机直接损害的是健康。它使人失神,什么事也不想做,做什么事都没有意思。长时间盯着狭小的屏幕,眼花,眼涩,视力断崖式下降。长时间握机,手腕手指没有放松,手麻,手颤。
爱不释手的手机,让你填补了当下的空虚无聊,透支的是后面二三十年的健康。治愈一时,贻害一世,可谓糊涂的爱。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是最亲密最令人动容的感情。很多父母一味地把与子女的关系处得“亲密无间”,儿女大了也不知道放手和分家。
子女在小县城里找一份工作还是去大城市闯荡;买房子的时候,什么样的户型,何种风格的装修;找对象的时候,列出若干条硬框框。父母凡事都要给出宝贵的意见,爱是爱了,却阻碍了子女的成长。
逢年过节,父母生日,子女会给父母钱,或者送礼物。许多父母因为爱而婉拒,反正我的是你的,你的是我的,你我不分,不必多此一举。殊不知一次次地拒绝,以后子女会淡化生活的仪式感;不给父母钱,变成了理所当然。
当儿女又有了儿女的时候,有的父母陶醉于隔代亲,不顾一切地奔赴子女家。有的人买掉老宅,补贴子女。有的夫妻分离,一个人去带娃,一个人留守家中。留守的人冷暖无人知,病痛无人问,好不孤独。爱心一味地向下游流淌。
好多人离开农村进城市几十年了。还住在农村的羡慕城里人有钱有闲,在城里退休的人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向往农村的的田园生活。
退休了,满脑子的是几十年前农村生活的画面。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农家生活如诗如画。那里有儿时上山砍柴,下溪抓鱼的地方;有追打嬉闹的玩伴。趁着手里有闲钱,动起了在老家建房养老的念头。
农村山河已改,人心不古。人生短暂几十年,有个托身的地方就知足了。现在的信息、医疗、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城市,老了,生活在城市里更方便更有保障。父母之乡,已经不是儿女的家乡,下一代没有对故乡的认同感了。千辛万苦地建起房子,最后也住不了多去,到头来还不是人去楼空?
再说了,多年没有碰过锄头,种地也跟不上时令了,吃不了面朝黄土的苦。世易时移,故乡早已经物是人非了。
童年时就学会了放牛、割草……该玩的时候没有尽情玩耍。现在老了,又人手一部手机,手机是陪伴,也是伤害。
长大后,没得父母帮衬,白手起家,建房子,买车子。回头又给子女买房买车带孙子,几乎忽略了自己活着的意义。好不容易熬到退休,如果还不与儿女过有界限的生活,真的没有机会了。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