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直播带货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吸引了无数的商家参与,然而其中的风险与隐患也逐渐浮出水面。本文将通过海口某百货商行与江苏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之间的真实案例,探讨直播带货的潜在问题及如何避免在这一新兴市场中的踩雷。
在某网络平台上,海口某百货商行被一则关于提升销售额的广告吸引,广告中承诺30天的销售额保障为20万元。对此,商行立刻与广告方——江苏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双方经过商谈决定合作。根据合同,江苏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将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5场直播,并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为此,海口某百货商行在签订合同后支付了1.2万元的推广服务费。
江苏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随后表示,进一步考虑后只愿意退还7000元,这一决定令海口商行感到失望,双方再度陷入僵持。此时,案件处理的时间已到,卷宗又交回给承办法官。经过早前的多次沟通,海口商行的主要经营者逐渐转变为接受调解,并对李忠花的诚意表示认可,最终同意接受江苏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退还7000元的提议,双方在调解中达成了协议。
综上所述,海口某百货商行与江苏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案例为许多希望通过直播带货实现销售的商家敲响了警钟。面对诱人的承诺和耀眼的销售瓶颈,理性对待、事先做好充分的调查以及制定完善的合同法条,可帮助商家在这一新兴市场中稳健前行。在每一次直播成功背后,或许都有无数不为人知的心酸与教训,而商家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稳扎稳打,从而取得更为长远的成功。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