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理想ONE因为换代停产问题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而在此之前,2021款理想ONE换代时也曾因类似的隐藏新车上市信息、对用户“割韭菜”引发争议。
就在外界质疑理想是不是故意为之的同时,另一个问题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理想ONE上市3年就换代停产,这一周期是否过于短暂。
再加上此前小鹏G3交付半年就改款、华为智选SF5上市半年就停售,在智能化上向手机转向的汽车,似乎连更新换代速度也俨然变成了手机同款。
过去的燃油车,生命周期“5年起步,6、7年很正常,卖10年的拳头产品也有” ,而如今“必须用3年左右一迭代的思想来看待这个市场”。
生命周期缩短的背后,是汽车产品性质的变化。没有了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束缚,电动车的竞争转移到了智能化、辅助驾驶、续航等层面。
正如秦力洪所说,“发动机五年、十年都不会有变化,但是芯片、屏幕、软件迭代周期比汽车短很多。”
这个周期有多短?北汽集团副总经理、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刘宇曾提到,“电子电器硬件的更新达到了12-15个月一次,软件的更新可以达到3个月一次。”
三年前的2019年,彼时的新能源汽车销冠北汽EU系列,续航只有300km。到今年最新发布的新能源车型,长续航版本普遍已经超过了700km。而根据宁德时代发布的数据,新车型明年搭载其最新的麒麟电池的新车,续航将会达到1000km。
一位业内人士直言,“新能源汽车2~3年就能实现一波阶梯式跃升。”而这样的速度,已经和手机相差无几。
这也影响着消费者的购车心理。一位计划换车的新能源车主就表示,如今选择新能源车,尤其是新势力的新能源车,他“会像选手机一样”。比如9月初高通发布了最新的车机芯片,并且明年即将上车,“就会考虑一下是不是可以等等”。
从功能机到智能手机,人们经历了换机周期从七八年到一两年的变化。如今这样的趋势也延伸到了汽车领域。
有43%的新能源二手车车龄在0-3年之间,而燃油车仅有10%;车龄在8年以上的燃油二手车有42%,新能源车则是2%。
在号称“500万以下最强SUV”的理想L9发布会上,李想曾经将L9搭载两块高通8155芯片作为主要卖点之一,
整个发布会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去描述这一芯片带来的智能化。以至于有评论直言:恍惚间,大家还以为这是手机的新机发布会。
以此前问界M7的上市为例,在那场发布会上,余承东曾提出一个“空间转化率”的概念。即通过对L113长度(车辆前轮轮心到驾驶员脚和踏板接触点的距离)的压缩,提升车内空间。
这是一个汽车圈从未有过的说法,反而是在手机上有类似的概念——屏占比。彼时,就有媒体人直言,“空间转化率会不会以后跟手机屏占比一样,成为军备竞赛的一个维度?”
如今,几乎所有的手机在正式发售之前,都有一个官网预售期。汽车也是如此。发布会不再代表着新车型的正式到来,它最多只能算是一个预告——之后还要等上几个月,才能迎来量产交付。
早在2014年,雷军曾放出豪言,称小米当年的出货量要达到6000万部。余承东当即跟进,称华为的销量要超过8000万部。甚至就连市场并不景气的TCL也喊话,称自己的出货量要达到4000万部。
“现在新车发布,上市后2小时/24小时/72小时,如果不公布有2万台以上的订单,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9月初,哪吒汽车CEO张勇曾在朋友圈“吐槽”。
此前,即使是名不见经传的合创汽车,也曾在新车型A06上市之后发布海报称,预售三天累计订单达到30321辆;就连趋于破产的恒大,首款车型恒驰5在发布15天之后,官方也宣称其预售订单已经突破了3.7万。
至于这些订单的来源,某新能源品牌的终端销售人员表示,常规操作是很多门店都会自己下 “假订单”。甚至就连哪吒此前刚刚上市的新车哪吒S,预订数据也曾陷入“先订再退、内部刷单”的质疑。
回顾汽车产业与手机产业的“纠葛”,从最初将传统车企类比为诺基亚,到车机与手机的功能融合,再到卖车越来越像卖手机,乃至如今小米、吉利、蔚来等企业的互相跨界……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