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她青涩的面庞,甚至还有几颗青春痘,但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我是羡慕的。羡慕回不去的青春,羡慕能在高考即将来临这么关键时刻,
“为班上42名同学手绘肖像,作为礼物”这一举动,在高考冲刺这个阶段,我想是多数家长不允许的。
我想说:人生本是一本书,无非薄厚而已,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世界不应该只有成绩,还应该有温暖、有青春。
在《安全感》这本书中,提到“情感空间”一词,如果家庭有情,父母恩爱,孩子的情感空间得到良好的滋润,孩子便拥有爱人与被爱的能力。
我们中国讲究“先付出,后回报”,实际上方兰可能根本就没想过回报,因为最大的回报已经在她内心,那是多年后美好的回忆。
学习、考试、成绩已经充斥着孩子的生活,我们再多的励志语言,也抵不过一个事实——学习是枯燥无味的。
父母把成绩和孩子的未来挂钩,于是批评指责是家常便饭,各种补习班是常态,时间长了会造成孩子“习得性无助”。
所谓的“习得性无助”就是指:重复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更为恐怖的是,这种心态一旦形成,很难消除。
有人说,高考是你这18年来孤注一掷的付出,终于迎来春暖花开的时刻,成绩固然重要,但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是健全性人格,和成长型思维。
人生是一个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生命活动过程,人生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认知,学会与他人相处的创造过程,人生本是一本书,无非薄厚而已。
每个人出生都是一本空白书,父母引导孩子在其内作画,有的画杂乱无章,缺纸少页,有的画主次分明、结构清晰。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