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短视频的迅速发展,短视频的全民使用已成一大趋势,但一不小心就“沉浸其中,无法自拔”也成为普遍现象,如何合理适度地使用短视频是每个人都要关注的问题。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55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7%的受访者喜欢刷短视频,且受访者年龄段越低,刷短视频的兴趣越高。69.4%的受访者感到自己过度刷短视频。
在媒体行业工作的90后刘亚楠最近迷上了看微短剧,“我现在刷短视频基本是看微短剧,已经连着刷了好几部,还关注了几个博主,没事儿就瞅瞅更新了没有”。她说,虽然微短剧大多剧情俗套,甚至“土味儿”满满,但刷起来很“上头”。“几分钟一集,剧情非常紧凑,很适合打发时间。”
浙江衢州70后周宇每天都刷短视频,“不刷不舒服,一得空就刷”。周宇爱看戏曲、时事新闻、搞笑类短视频,一天光刷短视频就能用掉四五个小时,但这还不是他的最高纪录,“我最长的时候一天刷了7个小时短视频”。
杭州90后曾肖坦言,现在自己每天会花一个多小时浏览短视频,尤其喜欢在睡前躺着刷。“类似‘快餐’式的内容,可选的话题领域非常多,挺有意思的。”
调查中,87.7%的受访者喜欢刷短视频,其中34.6%的受访者非常喜欢。交互分析显示,受访者年龄段越低,喜欢刷短视频的比例越高。具体来看,00后(91.8%)最喜欢刷短视频,之后依次是90后(89.5%)、80后(82.1%)、70后(73.1%)。
此外,每天刷短视频累计时长在1小时以内的受访者占31.2%,在1小时以上的占58.8%,其中11.3%的受访者在3小时以上。
刷短视频成了周宇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但他觉得自己有些过度依赖短视频了,现在电视不喜欢看了,书也不怎么翻了,“有时断断续续能从早刷到晚,脑子昏昏沉沉的”。
95后华莉是上海一家民企职员,喜欢用碎片时间刷短视频。她感慨,刷短视频时,时间好像过得很快,经常一看表,早就过了自己预设的时间。“刷到喜欢看的就想先看完再说,结果下一个也很精彩,越刷越停不下来。”
而且,华莉的父母现在也十分喜欢刷短视频,每天必打卡,给她发的聊天内容也从微信文章变成了短视频。“有时一家三口在一块儿也不聊天了,都在刷各自感兴趣的短视频。”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朱巍表示,短视频吸引人,一个原因是能边看边购物,“通过直播带货购买东西,比只看网页图文更直观,大家还能看看热闹”。
调查中,69.4%的受访者感到自己过度刷短视频现象严重,其中16.6%的受访者直言非常严重。具体来看,受访00后(73.7%)过度刷短视频现象更为严重,其次是90后(72.7%)。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指出,合理有度地刷短视频,最重要的还得用户自身有定力,长期沉浸其中会影响身体健康,缺乏与家人的交流,学生会影响学习,职场人会耽误工作,甚至会让生活失去方向。“特别是少年儿童、青年要合理使用短视频。”
针对青少年合理使用短视频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建议,家长要培养青少年鉴别内容的能力,可开启相关产品的青少年模式,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短视频,学校也应将网络素养纳入课程体系,开设相关课程。
华莉表示,现在自己会控制刷短视频的时间。“一方面,我会反向利用推荐算法。比如我喜欢电视剧和旅行相关的短视频,遇到这类内容会刻意不点赞,也不关注这类领域的博主,以此来调整推送的视频内容。另一方面,严格控制时间,限定好到几点就不再刷了。”华莉坦言,一开始还是会超过限定的时间,慢慢地就有了效果。“而且赶上比较忙的时候,也就想不起来刷短视频了。”
曾肖坦言,短视频刚火起来那两年,自己觉得新鲜有趣,刷起来比较上瘾,但现在每天刷短视频的时间短了许多。他认为,要找到比刷短视频更能调动热情的事情,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
张然然是南昌某高校研一学生。以前一有时间,她就会不自觉地打开短视频软件,非常容易陷进去。“一天能看五六个小时短视频,影响了学习效率,看过的内容印象也不深刻。我就提醒自己一定少看,多关注文字消息。”
刘俊海表示,短视频的确很吸引人,但它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这个世界非常丰富,生活是美好的。我们也有要承担的个人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还有很多更重要、更能激发热情的事情值得投入更多精力。”他提醒短视频用户要保持定力,明确生活目标,好好规划自己的时间,做到有节制地刷短视频。“‘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都说要珍惜时间,争分夺秒,可若把挤出来的时间都用在刷短视频上,实在是没能很好地利用它。”
要加强医疗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定期会商工作机制、建立联合监督执法要情工作清单、推进问题线索跨部门联合处置,同时要建立重大案件督办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以及建立健全监督执法结果协同运用机制。
在山东省惠民县桑落墅镇一处“百姓健身屋”,群众在锻炼身体。利伯曼说,如今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再有太多活动,但保存能量的进化本能仍然存在,因此不想体育锻炼“是完全正常和自然的”。
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迭代,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并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有一段时期,维生素D被说得像是一种“灵丹妙药”。一个世纪前,人们开始用维生素D来治疗佝偻病。佝偻病是一种儿童疾病,会导致骨骼脆弱和变形。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3月13日,由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主办的人形机器人大赛暨未来产业揭榜挂帅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开赛。
12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称,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在广东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建造完工。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人工智能可落地场景非常多,从挖掘客户痛点需求,到提供完整端到端的技术、产品、平台方案,需要比较长的周期。未来,我们将持续努力,让人工智能助力美好生活。
生态振兴是乡村“五大振兴”之一,是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重要结合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
无论是颠覆性技术自身的创新突破,还是利用颠覆性技术研发新产品、实现新产品的大规模应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力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创造更多新产品,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会更加强劲。
闫建斌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围绕紫杉醇生物合成及相关工作,他带领团队钻研了近10年。
如何进一步打通区域协调发展“经络”?如何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本刊特邀请代表委员进行探讨。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特点是创新。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到大数据,纵观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无一不是科技创新引领推动生产力革新突破,进而催生新的产业形态。”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当前,大模型和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商业应用正在加速落地,已成为数字经济领域的新兴产业之一,但与之相配套的政策仍不完备。建议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构建安全完备的AI治理政策体系。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