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森基金会的调查结果给了我们更多“悬念”——数据显示,特朗普在密歇根、北卡罗来纳、内华达、亚利桑那和威斯康星
同样,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民调显现出两人几乎平分秋色:哈里斯仅以48%比47%的微弱优势领先特朗普。
内华达州的支持率,特朗普以47%:42%领先,而在密歇根、亚利桑那、佐治亚、北卡、宾夕法尼亚和威斯康星这些“摇摆不定”的州,两人都没有明显优势。
不过,英国路透社民调则另辟蹊径,指出哈里斯在郊区选民中占据了一定优势。毕竟,郊区选民约占全美选民的50%,他们的支持非常关键。据路透社的数据显示,哈里斯在郊区选民中以47%比41%领先特朗普。
这样看来,似乎各大民调给出的信息都在暗示——这场大选不会是轻松的“碾压战”,最终胜负可能要等到最后一刻才能揭晓。
再来看看一些专家和数据科学家的分析,那我们就不得不提这位“民调大神”——西北大学教授托马斯·米勒。
他凭借自己60多年来的数据积累和模型预测,在民调预测领域可以说是“顶流”。他的模型通常基于博彩数据而非单纯的民意调查,因为他认为“钱从不撒谎”。
根据米勒的预测,9月底时,哈里斯仍然被认为是“稳操胜券”,她预计能拿到308张选举人票,而特朗普仅有230张。
然而,米勒的模型在短短一周内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到10月初,模型突然预测特朗普大幅反超,预计他将获得275张选举人票(超过赢得大选所需的270张)。
米勒自己也坦言,这种变化无法用常理解释,或许是全球局势的动荡(比如中东战争的爆发风险)引发了选民对拜登政府外交政策的不安,导致选情突变。
美国如今的政治局面像极了大选:一边是极度分裂的国家,另一边是两位候选人交替领先的选举,就像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让人很难轻易看轻局势。
哈里斯最近罕见地放弃了“低调稳妥”的战略,开始接受更多采访,还尝试走上播客节目,试图吸引更广泛的选民。
不过,吃瓜群众们发现她的表现有些不够自信,面对“她如何与拜登区分开来”这样的问题时,她的回答总显得不够利索。
他甚至开始跑到“蓝州”拉票——他去了加州的科切拉和纽约市的麦迪逊广场花园,这两个地方几乎不可能投给共和党。
然而,特朗普的算盘是这样的:虽然加州和纽约在总统大选中不太可能翻红,但这些地方有不少竞争激烈的国会席位,甚至有助于他缩小全国普选票的差距。
这也许是一次“赌徒式”的豪赌,或者就像希拉里当年忽视威斯康星州的教训,特朗普可能正在重蹈覆辙。
与此同时,特朗普的嘴炮火力全开。他在上个月威斯康星州的竞选集会上放出狠话:“如果我输了,这将是我们最后一次选举,美国可能就没了!”
这一声明立马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和讨论。有人认为这是“最后的疯狂”,也有人猜测,特朗普是不是在为后面的“翻盘计划”做铺垫?
虽然哈里斯在郊区选民和年轻选民中略占上风,特朗普则在老年选民中有一定优势,但这些数据依然错综复杂。
而且特朗普在某些摇摆州微弱领先,哈里斯在其他州的优势也岌岌可危,甚至有些内部民调显示,特朗普在民主党稳固的蓝州也有一丝“翻红”的可能。
最后的结果如何?谁能在最后时刻笑到最后?吃瓜群众们的“瓜”估计还得再吃一会儿,结局依然未定!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