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标签 | 邮箱 |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惠州 梅州 汕尾 河源
阳江 清远 东莞 中山
潮州 揭阳 肇庆 茂名
广东经济 广东资源 广东旅游
数字广东 广东扶持 广东基金
广东科技 招商引资 企业风采
广东文化 广东风采
广东故事 广东人物
特色品牌 政策法规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东莞 >

32%增长背后的“长钱”改革

时间: 2025-09-24 08:10 作者:admin 来源:互联网 点击: 1563 次

  9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细数了“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的改革成就,其中有一组数据十分亮眼:截至2025年8月末,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了32%。

  笔者认为,这一数据,不仅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引长钱、促长投”的结构性改革取得关键成果,为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行构筑了“压舱石”,也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一座长效联动的桥梁已然架设,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可以从三个视角来观察。

  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中长期资金构成丰富多元,涵盖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公募基金、保险资金等。然而,要让这些资金充分释放入市潜力,需构建通畅的入市通道。

  在政策框架搭建方面,从2024年新“国九条”确立“长钱长投”的顶层设计到2025年《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的出台,进一步细化了政策措施。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落地,标志着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制度框架已基本成型,为资金流入提供了“硬性保障”。

  机构考核机制改革是打破“长钱短投”内在约束的关键一招。中长期资金的核心优势在于长期持有。对此,监管层针对性推出改革举措,如《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明确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全面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长周期业绩考核提高了中长期资金对于短期投资收益率波动的接受程度,促进其增配权益等高波动资产,提升中长期资金权益投资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从机制上保障了“长钱”向“长投”转化。

  在政策框架的引领与考核机制改革的推动下,保险资金、公募基金、养老金等资金流入节奏明显加快,A股市场的资金结构正从短线博弈向长期价值投资转变。以保险资金为例,险资权益配置稳健增长,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突破36万亿元,约4.74万亿元投向股票及证券投资基金,直投股票规模达3.0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净增约1万亿元。公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投资力量,截至6月末,资产净值合计34.39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反映出居民资金通过专业机构入市的趋势持续强化。

  中长期资金的持续流入,其价值远超流动性补充的表层意义,更在重塑资本市场生态、激活市场内在活力。

  从市场流动性优化来看,中长期资金的“稳定供给”有效改善了A股市场的流动性结构。过去,A股市场流动性易受短期资金进出影响,导致日成交额波动剧烈。随着中长期资金占比提升,市场流动性的“稳定性”显着增强。目前,A股市场连续多个交易日成交额稳定在2万亿元上方,充足的流动性为市场的正常运行和价格发现功能的有效发挥提供了有力保障,使得市场能够更加高效地配置资源,促进资本向优质企业和项目流动。

  此外,中长期资金的价值投资导向正逐步改变市场博弈逻辑。不同于短期资金追求“波段收益”,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更注重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等基本面因素,其持仓往往集中于细分行业龙头与高成长潜力企业,这种投资偏好引导更多资金流向优质资产,推动市场向价值挖掘转型。

  “引长钱”的目的是实现“促长投”,推动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形成良性循环。从实践来看,这一改革战略的效果已逐步显现,正构建起多方共赢的局面。

  中长期资金的入市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了“资本金保障”。优质企业利用稳定的资本金进行长期投资和创新,提升技术实力、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再通过持续分红等为“长钱”投资者提供丰厚且稳健的长期回报,实现了企业发展与投资者的良性互动。

  对资本市场而言,“长钱长投”的良性循环推动其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当资本市场能够持续吸引并留住长期资金,同时高效服务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时,其资源配置与风险定价两大核心功能将得到充分发挥。未来,随着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不断加大,资本市场回暖向好的态势将进一步巩固,各类中长期资金也将通过资本市场更好实现保值增值。(李 文)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栏目列表

社会新闻

更多>>

精彩阅读

更多>>

点击排行

更多>>

特色资源

更多>>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招贤纳士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