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标签 | 邮箱 |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惠州 梅州 汕尾 河源
阳江 清远 东莞 中山
潮州 揭阳 肇庆 茂名
广东经济 广东资源 广东旅游
数字广东 广东扶持 广东基金
广东科技 招商引资 企业风采
广东文化 广东风采
广东故事 广东人物
特色品牌 政策法规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东莞 >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网友是怎么说的!

时间: 2025-07-24 13:42 作者:admin 来源:互联网 点击: 1563 次

  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世代生活在云南南部的边境地带。在新中国的领导下,他们的社会结构从原始社会迅速跃升为现代社会制度,因而被誉为人类文明演进史上的“活化石”。然而,佤族一直保留着一个令人震惊的传统习俗——猎人头血祭。

  建国之后,这一习俗引起了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高度关注。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国庆期间,毛主席亲自接见了佤族领袖拉勐,并提出:“人头祭祀可以停止,改用其他东西代替。”但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一血腥的传统直到1958年才最终被废止。

  佤族使用人头血祭的传统源远流长,历史学者普遍认为,这种习俗起源于血祭的文化传统。血祭作为一种在世界各地多民族文明发展中共通存在的祭祀方式,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政治、宗教和生产生活等多个方面。在众多祭祀形式中,血祭被视为最为隆重和庄严的祭祀仪式。

  在古代美洲印第安人中,为祈求玉米丰收,他们会进行杀人剖心的献祭。玛雅文明时期,自诩“半神”的贵族们会通过自我伤害,向神灵献血以祈求社会安宁和巩固统治。东汉时代的青铜器饰品中,也曾发现描绘杀人血祭的图案。

  而佤族的祭祀方式则是用人头作为祭品。由德高望重的祭司带领族人,举行敲击木鼓、念诵咒语、祭祀人头等一系列庄重的仪式,随后将人头悬挂在村庄的“鬼林”中,这些人头被尊为村寨的守护神。

  相传很久以前,佤族的祖先带着妻儿外出狩猎。男人们追捕猎物,女人和孩子们留在林中采摘果实和烧荒。突然,一只体型庞大且凶猛的老虎从树林中跃出。在千钧一发之际,女人们高声呼喊,同时用手中的棍棒猛击旁边的红毛树,树木发出的轰鸣声迅速吸引了狩猎归来的男人和邻近村民,成功吓跑了猛虎。

  族人们于是将这棵红毛树请回村中,逐渐演变成了敲木鼓的传统。对佤族人而言,最初的木鼓代表着感恩之心,后来演变为木鼓崇拜,甚至被视为连接天地的神圣神器。

  在远古时代,生产力有限,人们对自然界的理解浅薄,普遍认为万物皆有灵,天地万物相互联系。佤族对木鼓的崇拜,体现了他们相信木鼓能够通灵的思想。

  遇到天灾人祸时,敲木鼓用以驱邪降魔;春耕秋收时,敲木鼓祈求五谷丰登。木鼓深刻融入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精神信仰的核心,并逐步演化为沟通神灵的神圣工具。

  为了表示对神灵的诚意,祭祀时必须用人头作为祭品。佤族相信,只有祭祀人头,敲木鼓的声音才会响亮,人们的祈愿才能得到神灵的回应。

  因此,敲木鼓和祭人头成为佤族祭祀中不可分割的“重头戏”。祭祀就必须敲木鼓,而敲木鼓又必须祭人头,两者相辅相成。

  三国时期,佤族人以勇猛着称,令蜀国统治者感到威胁。为削弱佤族势力,蜀国策划让佤族自相残杀的阴谋。据说,有一年蜀国向佤族借稻种,却故意借出煮熟的种子,导致种植失败。

  第二年,当佤族人询问诸葛亮原因时,他表示只有进行人头祭祀,来年稻谷才会丰收。佤族依言而行,先进行血祭,然后蜀国再借出未煮熟的种子,次年丰收。

  尽管此传说真假难辨,但佤族自相残杀进行血祭的事实无可否认。这种血腥的猎人头习俗曾在滇南地区频繁上演,给当地百姓带来深重灾难。

  1950年国庆期间,云南西盟县佤族首领拉勐来到北京,毛主席当面劝说他停止猎人头血祭。但拉勐坚称这乃祖传规矩,若改动会影响庄稼收成。毛主席建议用猴子替代祭品,遭拒绝;又建议用老虎代替,因捕捉难度大同样被拒。

  拉勐回到西盟后,在民族工作队的协助下积极宣传毛主席的指示,但效果甚微。因为在佤族人心中,不敲木鼓和猎人头,庄稼就长不好,没粮食吃,问题极其严重。

  拉木鼓活动三年为一轮:第一年拉木鼓(又称砍木鼓),第二年猎人头,第三年洗刀,完成一轮后第四年重新开始。

  各村寨轮流遵循这一习俗,无数生命因此牺牲。最初是本村族人,后来甚至波及其他民族、路过佤山的内地人,甚至政府工作人员和解放军也难逃其害。

  1951年,人民解放军成功剿灭佤山的蒋匪残余势力,民族工作队顺利进入佤山开展工作。1954年2月6日,两名工作队员左自友和陈显顺赴沧源出差,途中遇害。左自友目睹陈显顺头颅被砍,枪械被抢,此乃猎人头事件。

  附近部队获报欲进剿,但因民族政策限制未进村。1956年,西盟遭遇虫灾,粮食歉收,翌年大旱持续三个月,猎人头活动再次兴起,村寨冲突频发。

  2月至5月,永广村与困马村因猎杀人头互相报复,持续三个月。3月,岳宋部落阿莫寨和玉溪寨因猎人头事件爆发冲突。政府组织武装力量协调矛盾,试图维稳。

  然而,一名解放军战士进入佤山时被杀害,事态紧张。昆明警备区测绘队员随后也遇害,三人中两人被杀,头颅失踪,严重事态引起中央高度重视。中央指示慎重处理,避免激化矛盾。

  昆明警备区实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政策,收缴测绘队武器,避免冲突升级。同时谈判购回两名队员人头,支付200个铜板,并收回佤族人持有枪支。这被视为佤族做出的重大让步。

  这起事件标志着沧源县猎人头血祭的终结。但西盟县仍旧延续此习俗。1956年,西盟县被砍头血祭者达270人。随着佤族与其他民族交流增多,猎人头习俗逐渐发生变化。

  很多佤族人意识到以暴制暴无益,于是发展出“借人头”制度:如果某村猎杀了人头,其他村庄会出资借用,祭祀后归还。随后,借人头演变成用木人代替人头祭祀。借来的木人如果是女性,祭祀后插于鬼林,成为保护神,下一次则用男性与其配对,如此类推。

  1957年,西盟被砍头人数减少至190人,1958年降至90人。同年,当地政府下达最后废除人头祭祀命令。

  西盟真正终结人头祭祀源于一桩惨案:某人公然杀害一家七口做祭祀,被公安局逮捕并公开处决,起到警示作用。从此,佤山人头祭祀彻底废除。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栏目列表

社会新闻

更多>>

精彩阅读

更多>>

点击排行

更多>>

特色资源

更多>>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招贤纳士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