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线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时强调,要把海南更好发展起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作为经济活力的“风向标”,经营主体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2018年以来,海南新增经营主体超过之前30年总和。大潮澎湃处,激越看帆起。这一个个经营主体,蕴藏着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密码,隐藏着自贸港建设的信心之源。
在自贸港建设关键期、高质量发展窗口期,海南日报报业集团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精心策划组织了“哪来的活力”系列调研。集团融媒采编力量,历时3个月,采访调研了国企、民企、外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近60家经营主体,深入调查其运行态势、发展亮点、所盼所忧,形成了5万多字的调研报告,为各类别经营主体进行全景画像,更好探寻自贸港建设活力来源。
今日起,本报推出“哪来的活力”专栏、专版,以通讯、评论、特写、智库报告、视频等全媒体形式,持续推出系列报道,解码海南高质量发展活力,共同谱写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首期推出“哪来的活力系列调研走进国企”,敬请关注。
临近岁末,海南国企都开足了马力:海南控股旗下海南机场负责的海南中心项目建设正酣,核心筒第18次顶升完成后,正全力冲刺200米高度;海南旅投打造的海旅超体项目于12月10日在三亚正式开业,首日人气爆棚;海南交投负责建设的环岛旅游公路项目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确保主线全线建成通车;而在海南建投、省金城安居集团的城市更新项目和安居房项目建设现场,更是一片忙碌的施工景象
整体来看,得益于海南自贸港建设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海南国资国企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海南国企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省国资委重点监管企业资产总额已连续跨过2000亿元、3000亿元、4000亿元台阶,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收快速增长,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战略地位显着提升,特别是在“产业引领、基建支撑、民生保障”等三大关键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围绕省委、省政府部署和自贸港建设需要,近年来海南国企进一步聚焦主业,在业态布局上多有调整,明确了各自重点发展方向。如海南控股明确了“海南省重大战略投资平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商、自贸港新兴产业生力军”三大发展定位,海南旅投聚焦成为“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投资发展运营商”,海南交投全力服务海南自贸港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海南信投着力打造省级信息产业投资平台,省金城安居集团定位为海南自贸港保障功能类住房开发行业的主力军。
自贸港建设机遇下,各经营主体竞争加剧,海南建投党委书记、董事长易伟说,海南建投作为省属重点国有企业,清醒地认识到,单一的建筑施工业务同质化竞争激烈,已远不能满足市场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业务转型和结构优化蕴藏发展动力,提质增效才能激活发展潜力,公司也正是基于这个考虑大力向“建设+投资+运营”一体化综合服务商转型。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一直都在考虑筹划环岛旅游公路2.0版本,也就是更多的旅游产品服务,包括沿线驿站、景区、附近的村庄和滨海度假区的开发。”海南旅投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鬲永奇说,今年以来该公司围绕环岛旅游公路做了很多项目布局,将努力打造一个个差异化的旅游特色产品,形成海南旅游的“珍珠项链”。
“海控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综合开发、支持自贸港主导产业发展等领域加大投资,为全省扩大有效投资作贡献。”海南控股副总经理戴三娥介绍,今年前11个月,海控已累计完成投资186.15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3.86%,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2.02亿元,主动挖潜36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31.06%,完成额占省属国企42.55%,稳居省属国企首位。
今年11月28日,以半导体芯片为主导产业的海南航芯高科技产业园项目在海口竣工投产,成为海南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破局性、引领性项目。
“省国资委将继续引导海南国企践行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努力发挥国有资本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的主力军和战略支撑作用,围绕科技创新、产业支撑、安全支撑目标,甘当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一如既往做好项目发展压舱石。”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马咏华表示。
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海南国企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如海南交投2018年以来,负责实施全省“十四五”31个重点交通项目,总投资约1388亿元,仅承接高速公路建设里程就达655公里;海南建投在2018年至2023年8月共承揽工程项目合同金额超千亿元,先后承建了博鳌国宾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省人民医院秀英门诊楼等一批大型优质工程;海南金城则勇挑保障房建设主力军重担,成功推进4个安居房项目开工建设、盘活2个经适房和1个统建房项目,并形成了阶梯式项目滚动发展态势。
截至目前,我省已先后组建海南省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省物流集团、省人才集团、省海洋产业集团等。
通过改革重新激发活力,海南渔业集团的个案值得深思。海渔集团曾经是一个逢年过节要靠申请资金发工资维持运转的“躺平”企业,旗下造船厂不造新船,反以拆旧船为业,集团一年营收仅为1600余万元,微薄的厂房租金甚至一度成了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只因不少影视剧组看中这里的破旧厂房,用于拍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剧情,连布景都可省去。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