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分别是张宗逊、李克农、许世友、杨成武、王震、韩先楚、张爱萍、彭绍辉、邓华、杨勇、李天佑、王新亭、李达等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被任命为总参谋长,因身体不好,由副总长聂荣臻代理总参谋长一职多年。
1952年,上级为加强总参工作,调任一野出身的张宗逊,三野出身的粟裕,四野出身的黄克诚担任副总长。他们的排名粟裕担任第二副总长,黄克诚担任第三副总长,张宗逊担任第四副总长。
到了1954年,新增陈赓、李克农、许世友、杨成武、王震、韩先楚、张爱萍、彭绍辉、邓华9位副总长。
1955年时,在这些副总长中,张宗逊、李克农、许世友、杨成武、王震、韩先楚、张爱萍、彭绍辉、邓华被授予上将军衔。
张宗逊在副总长里,无疑是资格最老的一位。根据他的资历、职务,在初步授衔时,被列为大将人选,这个情况很少人知道。
他在1924年加入共青团,考入黄埔军校,在1926年成为党员。秋收起义以后,已经担任连长了,是一个老井冈山。红军时期,担任最高职务是军长,部队在长征路上进行改编,当过师长、团长、军参谋长等职。
抗战时期,早早担任120师第358旅旅长,从后留在晋绥地区打仗长达8年;解放战争,他也没有离开大西北,先后在贺老总、彭总的指挥下征战,担任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一野副司令员,成为大战略区副职。
有人会说宋任穷为何能在大将名单之列,他与张宗逊资历、职务不分伯仲,红军时期担任过军政委,抗战时担任过冀南军区政委,解放战争时,兼任过华东野战军第三副政委,虽然不具体负责部队工作,可职务是大战略区副职。
当时,大将人选的初步方案多达22人,为了压缩人员,挑选一些战绩、资历、职务,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将领。张宗逊无论职务、资历、战绩都不俗,只是有一点不符合,不具备代表性。
这个代表性指的是“山头”,比如王树声是红四方面军出身,黄克诚红三军团出身,罗瑞卿红一军团出身,张云逸红7军出身,徐海东红25军出身,像粟裕代表红7军团,南方游击部队,就连他麾下的许光达战绩、职务不如他,因是红二军团出身,代表红二方面军。
张宗逊是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出身,1军团出来罗瑞卿、谭政了。如果单纯论职务,资历评选大将,萧克更是当之无愧。
自从张宗逊担任副总长后,相对来说非常低调,一直主管军事训练工作,前后在总参干了20年,协助聂帅、粟裕、黄克诚、罗瑞卿,以及资历比他低的杨成武、黄永胜工作。1971年调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后担任总后勤部部长,1977年因身体情况退居二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