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下午,以“共创共享、共商共赢”为主题的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闭幕。130多家企业的500余款机器人现场“炫技”,更有30余款新品在大会期间全球首发。
制作面浆、上浆制饼、摊鸡蛋、翻面、添加香菜葱花和薄脆……这一系摊煎饼果子的动作,都来自于这个智能机器。
据介绍,煎饼果子机器人可谓是“劳模”,一台就可以每天完成400套煎饼和1000杯饮料的制作。
这条全长1.5米、在水里摇曳的仿生江豚憨态可掬。不仔细看真的可以“以假乱真”。仿生江豚目前是互动表演的客座“演员”,也是科普教育的“常客”。
但是仿生江豚的“野心”并不止于此。未来,搭载相应传感器和摄像头的新一代仿生江豚还将用于水质检测、地质勘探等。
在展区一角,一枚鹌鹑蛋“安详”躺在模拟手术台上。在它身边,一部手术终端正在帮它剥开蛋壳。很快蛋壳被剥下来,蛋膜完好无损,无蛋液流出。
这是一部手术机器人。只需通过一个小孔,置入一个多通道鞘管递送一只3D电子高清晰内窥镜和三只手术工具就能在主刀医生的遥操作控制下,完成各种精细手术动作。
当仿生技术遇上传感器外加人机交互,多种技术碰撞,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外骨骼机器人就是它们的产物。
耐高温侦察机器人拥有三维建模摄像头,可以实时传递火场现场情况;在它身上还搭载了气体传感器,可以识别出12种不同的有害气体。
机器人“可甜可盐”还“可人”。机器人们通过采集人们的表情,将表情转化成参数,达到通过表情控制机器人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机器人知识科普和文化演出中常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从8月18日到8月21日,为期四天的机器人大会还有超多“硬核”机器人亮相。科技与智能悄悄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机”智生活在当下,也在未来。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