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雨也干不成活儿,一起唱会儿?”一大早,牛永福就挨个给村里的“老伙伴”们打电话约着唱秦腔和新疆曲子。不一会儿,六七个人便聚在了村民朱桂芳家里——她家的民宿即将开张,趁着还没有对外迎客,大家都喜欢聚在宽敞的客厅或者院子里的凉棚下热热闹闹唱几曲。随着板胡和二胡的节奏响起,这个农家院子里传出了或咿咿呀呀或高亢嘹亮的调子。戏曲声响起,悠闲时光承载着人们满满的幸福感。
牛永福如今已70多岁了,在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月亮地村小有名气,能拉会唱,当地人喜欢听的秦腔、新疆曲子都是他的拿手戏。
上世纪60年代,当地有不少秦腔和新疆曲子的爱好者,牛永福听了几次便喜欢上了:“我们这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很多人喜欢听秦腔,新疆曲子也有不少爱好者,一直流传到了现在。老一辈人聚在一起唱的时候我就仔细听、仔细看,自己跟着学,慢慢地学会了板胡和二胡,也会唱不少。”
秦腔和新疆曲子是牛永福农闲时分的******项目,让他在繁忙的农事之余能稍歇片刻,这一唱,便是几十年。
随着老一辈“唱将”年龄渐长,牛永福成了这些地方戏曲在当地的主要传承者,一边自己唱,一边当教练。“我会乐器,就带着感兴趣的人一起唱,这些年发展了二十几个人。”
最近几年,月亮地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为了丰富游客的生活,当地把牛永福确定为乡村文化带头人,除了为游客表演,牛永福还时常与周边几个村的戏曲爱好者们聚在一起互相切磋。“附近的街街子村、菜籽沟村都有一些爱好者,没事就打个电话约到一起唱唱。”他们或唱那些古老的折子戏,或改编一些时下新的曲目,从扮相、唱词到腔调,都保留和传承了传统戏曲,也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随着当地对戏曲文化传承的重视和保护力度加大,牛永福对于传统戏曲的传承与振兴充满信心:“以前只能在村里的办公室或者户外唱,冬天四处漏风,手都是冻僵的,但也都能坚持下来。现在政策这么好,村里有了大舞台,为我们练习、表演提供了极大便利。”
如今,牛永福只要看到喜欢唱歌的人,都主动上去当起教练,拉着自己的二胡,一句一句教。“我想尽力多培养些能唱的人,把咱们的乡村文化生活坚持到底。”牛永福说。
人民网北京8月12日电(记者郭冠华)8月12日,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红毯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天坛奖”评委会主席李雪健,评委会成员郭帆、秦海璐、吴京,《长津湖》《独行月球》《海的尽头是草原》等主创亮相红毯。…
人民网北京8月12日电(记者王连香)据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消息,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将于8月13日在京举行。本届北影节活动包括“天坛奖”评奖、开幕式及红毯仪式、北京展映、北京策划·主题论坛、北京市场、电影嘉年华、大学生电影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电影+”九大主体板块,并继续与爱奇艺合作,在线上举办为期两周的“云上北影节”。…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