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最重要的全局发展战略之一,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结构性矛盾逐渐突出,农村地区的发展建设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的农村地区将迎来很大的变化。
首先就是合村并镇战略,在国务院的文件精神指导下,未来我国行政村的数量将会更加精简。其次是村书记和村主任职位的取消,标志着我国农村领导管理体系将迎来重大变革。
村两委(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是我国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和党的农村基础机构。村两委的领导岗位分别为村主任和村书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村主任和村书记不属于国家公务员,但地方财政会负担他们的工资支出。
国家已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印发的文件《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两份文件共同指出,未来将在我国农村地区践行村书记兼任村主任,担任农村集体经济、自治组织的负责人。
以上改革内容也就是俗称的“一肩挑”改革,随着改革的逐渐铺开,未来我国农村地区的财权、事权、领导权将集中到村书记一人身上。如此一来,避免了权责不清,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农村工作的效率将会极大地提升。
合村并镇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文件中指出,对于我国一些偏远、零散的村庄通过征地的方式与城镇进行合并。合村并镇同样有利于改善我国农村落后地区的经济面貌,通过异地扶贫搬迁的方式,显著地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水平。
合村并镇的法律性质是土地征收,对于划入合村并镇名单的村庄会对农民的土地、青苗等进行补偿,本着的基本原则是“先补偿,后搬迁”。合村并镇最根本的原则是要建立在当地农村居民自愿的基础上的。
根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文件,第一类将优先纳入合村并镇名单中的村镇是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村庄。这样的村庄生态系统已经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应当尽量减少人类活动,使当地的自然环境能够得到较好的恢复。
第二类是纳入到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规划的村庄,国家的重点工程项目投资巨大,具有全盘筹划的特点。遇到这类情况,处于规划区内的村庄将面临优先合并,实行异地搬迁。新中国历史上,因为重点工程项目规划而进行的整体村庄搬迁案例有很多,最著名的是我国的三峡水利工程建设。
三峡工程作为我国的一项世纪性工程,历时17年,总投资高达2000亿元,建成以后,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水电站。按照最初的设计,三峡工程的搬迁移民数量高达113万人,涉及湖北和重庆两地20个县(市、区),三峡工程也成为了我国因重大工程项目而实行异地搬迁的标杆工程。
第三类是人口流失严重的村庄,中国经济发展之初,大量的资源投入到了沿海城镇,成就了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国民经济发展引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逐渐扩大,促使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入大城市,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农村“空心化”现象。
农村“空心化”现象除了影响农村老人的生活品质之外,还会造成我国农村耕地资源的大量浪费。每年我国的农村空心化现象估计造成了3000万亩土地的荒置。大量耕地的抛荒对于中国的农业发展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为了遏制这种情况的继续蔓延,对人口空心化严重的村庄实行“合村并镇”是重要的战略部署。
村书记、村主任职位不会一并取消,未来将践行村书记“一肩挑”的制度改革。合村并镇是未来我国农村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对符合条件的村庄进行搬迁合并,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推进。
对于村书记“一肩挑”改革和“合村并镇”战略,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评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