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唯系于民方显其价值,改革有赖于民才具持久力。”党员干部须牢固树立“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工作理念,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切实走好新时代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的改革之路。
问需于民,倾听呼声,校准航向。“欲知屋漏,需处檐下;欲察政缺,当行阡陌。”民声民意是衡量改革成效的“温度计”。唯有俯身倾听,方能精准感知民生冷暖与期盼。党员干部要善解民忧,坚持线上线下渠道并重,架设社情民意“高速路”,善用调查研究“基本功”,做到登门访、交心谈、务实问,在体察民情中精准捕捉群众所思所盼所求。将收集的“诉求清单”迅速转化为“行动清单”,以真挚情怀与务实举措,把好事办到位、实事做扎实、难事化解好,用实干回应关切,使群众心声转化为满意成果。
问计于民,汇聚众智,破解困局。人民群众是深化改革取之不竭的“智慧源”。推进改革纵深发展,必须广聚民智、博采众长。党员干部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深入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拓宽建言渠道,完善问策机制,常态化收集来自基层的“土方子”、富有创见的“良策妙计”,尤其珍视那些“接地气”“有生机”“冒热气”的民间智慧。要精研“问”的艺术,敢问,勇于深入矛盾集中、诉求强烈的领域“开题”;善问,运用群众熟悉的“大白话”凝聚共识;巧问,直击要害、问出真知灼见。实现聚万众之力,汇千众之谋,以群众智慧和实践经验攻克改革难题。
问效于民,赢得信任,确保长效。“时代命题由历史书写,改革答卷由人民评判。”群众满意是检验改革成效的“最高标尺”。党员干部须以群众满意度为根本导向,将宏大的“民生课题”细化为具体的“关键小事”,从解决好关乎群众日常的“衣食住行医教养”等点滴入手,从优化“一站式”服务、破解“养老托幼就医”等痛点着力,真正把顺民意、暖民心的举措送到群众心坎上。要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发力、持续用力,对群众反映不满的工作,必须深调研、溯根源,精准整改直至群众认可。要建立健全常态化评价反馈机制,定期开展“回头看”,科学评估改革实效,在持续问效中不断赢得民心、巩固信任根基。(严肃)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