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第19批)新闻发布会举行,公布了6个制度集成创新案例,以下是第三个案例——离岛免税监管服务创新的详细介绍及政策落地效果追踪。
这项案例通过部省协同、上下联动,率先在海口综保区试点“电子标签”通关、“先入区后报关”、“免保衔接”等系列创新举措,在进口、通关入区、配送流转等环节对离岛免税品开展监管服务创新,有力提升了免税品监管效能、免税品销售便利化和消费者购物体验,有效加强了“套代购”风险防控,促进境外消费回流,助推免税產业发展。海关总署将“免保衔接”业务模式面向全国综合保税区进行了復制推广。
一是率先实施免税化妆品电子标签,实现一码扫“身份”。通过免税品赋电子标签的形式,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以及高效的药监审理、海关监管的联动机制,有效地打击假冒偽劣產品,维护市场秩序,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
二是优化免税商品通关模式,实行“先入区后报关”。海口海关制定海口综合保税区境外入区货物“先入区后报关”操作指引,允许企业先行办理提货入区作业,在仓库内进行理货和申报,缩短货物在口岸的停留时间,帮助货物快速通关。
三是创新“免保衔接”模式进口免税商品,实现货物多渠道流转。这一创新模式将区内免税品监管仓库的智能卡口与海关监管系统等相关联,让企业在货物进境时可以选择免税进境或者保税再转免税两种模式,海关根据企业需求在区内完成保税、免税品互转的有效监管。支持离岛免税企业建设配套的免税品监管仓库,促进免税企业内外贸互转,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免保衔接”业务模式已由海关总署向全国综合保税区进行復制推广。
中免集团在综保区实行“免保衔接”政策以来,截止到目前,办理业务4000多票,货值达到61.58亿元,最主要是提升了物流效率,提升将近35%,降低仓储配套、货物调拨,这个时效节约了将近50%,可以说效果非常显着。去年4月份开始实行“先入区后报关”以来,企业进口货物达到390多万件,货值超15亿元,最主要是有效解决了企业在办理报关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单、改单情况,避免后续补税、稽查等工作。企业通关时效也缩短三成,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高效转化和有效监管下,对免税企业实行货物可以以保税的形式先进行储存,也就是说,根据企业的日后需要,保税品可以转為免税、线上和一般贸易的形式,这个政策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当然也得益於海口综保区和海关政策的大力支持。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