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县,是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山区县,素有云端之城的美誉,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富。但县域山多地少,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条件制约下,如何珍惜合理利用好每一寸宝贵的土地资源,是实现县域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考量。
近年来,周宁县始终牢记嘱托,深入践行三库+碳库重要理念,秉承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走出一条具有周宁特色的云端之上土地节约集约新路子。
先后获评首批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天然氧吧、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国字号荣誉。
---全域谋地,用好总量规模。实施西拓南承、呼应湾区战略,将节约集约用地理念贯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全过程,构建一廊、两轴、三核、四组团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科学统筹划定三区三线亩,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9633亩,为周宁未来发展留足空间。立足乡村独特资源禀赋和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编制完成107个村庄规划,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创新两村联编模式入选全省村庄规划优秀案例。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
---全效用地,拓展增量效能。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深化落实三比三赛工作机制,创新重点项目专班专办、流程重塑、一线组卷等服务模式,不断提升用地报批效率。2022年获批土地1925亩、同比增长545%,增长率居全市第一。
---全力活地,释放存量潜力。严格落实增存挂钩机制,2023年闲置土地0宗,处置批而未供土地744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处置率居全市第一。大力实施工业企业退城入园,推动梨坪铸造产业科技园一期多家传统铸造企业绿色转型、全面投产。探索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完成周宁首宗标准地出让。聚焦土地立体开发增效,积极推进周宁站前工贸科技园多层标准厂房建设。
---着眼于护良田,筑牢耕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周宁县坚持把耕地保护作为头等大事,以田长制建设为统领,以零容忍的态度、长牙齿的硬措施、动真格的实举措,织牢耕地保护网,全力守好饭碗田。2023年新建高标准农田 1.25万亩,补充耕地570亩,完成粮播面积7.6万亩,粮食产量2.88万吨。
---着眼于无闲田,夯实粮安。创新推出两个一百亩计划、轮作套种、实施周宁有鲤·邀您来种田耕地认领活动,累计完成抛荒地复耕复种7337亩。大力推广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服务模式,在全省首推垦荒贷等绿色金融产品,累计发放231户、2409万元,实现金融活水精准浇灌,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了省、市领导高度肯定,并在全省推广。马铃薯+猕猴桃、花卉+菌类等多种套种模式在全县逐步推广。
---着眼于禁毁田,坚守红线。扎实推进存量未审核用地问题整治,各类卫片图斑整改处置率均位居全市前列,有力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健全完善新增未审批用地整治工作机制,构建县、乡、村五级网格监管体系,坚决遏制新增未审批用地行为,2023年新增各类卫片未审批图斑数量较2022年减少65%。
---精心管理提升集约水平。制定《周宁县创建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工作方案》,明确创建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进一步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2023年自然资源辅助决策评价系统评价总分位居全市第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交地率等多项要素保障指标均位居全市第一。
---暖心行动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地等项目企业点菜,对重点项目提前介入、靠前服务,第一时间为意向企业提供产业用地政策等基本信息,及早谋划土地指标,在用地、规划、施工、验收、不动产登记等阶段实行多测合一,从源头上加快土地供应,有效提高供地效率。创新推出不动产交易登记网上办+视频办全流程网办,实现全市首例房产交易零跑动。
---贴心宣传凝聚集约共识。定期聘请专家、选派业务骨干,对自然资源系统人员和镇、村干部进行培训,不断强化各级干部依法管地、用地意识。同时,结合每年全国土地日,深入开展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干部进园区、走乡村、入社区、访企业,举办现场咨询主题宣传活动,发动镇、村利用挂横幅、竖展板、发手册、村村响等多种形式,对耕地保护、节约集约利用政策进行广泛宣传,使节约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周宁县将努力实现以自然资源利用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利用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中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系统总结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经验做法和主要成效,高质量推介自然资源领域创新经验和优秀案例,提升品牌影响力,营造浓厚氛围。着力提升自然资源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图片由林辉辉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