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同学群里在热切地讨论着孩子,有一批同学的孩子已经到了青春期,他们开始感叹孩子小的时候多可爱呀,
但是现在孩子青春期,不要说打骂了,就是你说话稍微大声一点,他都给你甩脸色走进自己的房间,砰的一声关上门,压根就不理你!
确实是,孩子在小的时候,无论父母怎么打怎么骂,他一边哭一边会伸手向父母要抱抱,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原因特别让人辛酸。
孩子到了青春期他已经自己学会花钱,甚至过年的时候压岁钱他自己都拿着,所以不理父母,他有其他的选择,自己花钱去外面买吃的,或者他自己已经会赚钱了。
但是小朋友吃喝玩都得需要家长的帮助,如果孩子被打被骂,他还伸手让妈妈抱抱,是因为他要讨好妈妈,他知道只有妈妈能给他吃的喝的,只有妈妈能够帮助他。
每一个孩子小的时候都会潜意识地去讨好自己的妈妈,妈妈在打骂孩子的时候,孩子能感受到妈妈的怒气冲冲,能感受到妈妈心里面的不舒服,而孩子就想拥抱妈妈,安慰妈妈,安抚妈妈。
有些家长一面骂孩子,一面说“你再这样我不要你了”,或者打孩子之后就说“你这种孩子我不想要了”,这就会让孩子产生恐惧的心理。
孩子小的时候,他压根就不知道还有场面话或者是赌气说的话,所有妈妈说的话他都觉得是真的,妈妈说不要他,他就真的害怕妈妈不要他了。
所以孩子被打被骂之后还伸手要抱抱,其实是因为孩子在讨好妈妈,孩子想要安慰妈妈,孩子担心妈妈不要自己了。
这时候孩子需要妈妈的鼓励和安慰,而不是打骂,妈妈打骂孩子是希望孩子能改正,但是这样的一个方式却很难达到让孩子改正的结果。
美国《家庭心理学》杂志,对16万人童年遭遇进行研究,发现从小被体罚的孩子,一生都逃不过阴影。《柳叶刀》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体罚不仅不能改善孩子的行为和社交能力,反而还会使孩子的行为变得更糟,甚至会损害孩子的发育和健康。
美国家庭暴力专家施特劳斯曾对32个国家,超过1.7万的大学生做调查,结果显示经常被打骂等暴力压制的孩子,认知水平极有可能低于同龄人。
所以家长千万不要把打骂作为教育孩子的方式,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且还会损伤孩子的大脑!
比如孩子在外面踢球的时候,不小心把家里面的玻璃给踢碎了,孩子可能还没等父母过来,他就已经开始变得很沮丧,心里很难受。
可以先抱抱孩子,摸摸孩子的头,让孩子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安抚以及支持,这样孩子才能有勇气自己去承担责任。
有时候我们说的孩子犯错可能并不是真的犯错,所以家长要先确定整个事情的经过,才了解这个错误到底是不是孩子造成的。
打个简单的比方,家里面的花盆可能没放好,孩子在阳台上玩耍的时候,花盆就被风刮落了,这时候家长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不注意把花盆打碎,而是要问孩子事情的经过。
比如孩子踢球的时候,把家里面的玻璃踢碎了,那么这个责任可以交由孩子来承担,让孩子把每个星期的零花钱作为玻璃的修补费,让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得自己承担责任。
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正是他成长的好机会,安抚好孩子的情绪,了解事情的真相,最终跟孩子确定承担责任的方式,这样才能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